後世人讀史,讀到大明中晚期時,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那就是老子英雄兒好漢。
這股子風潮是從楊廷和開始的。
楊廷和為宰輔,德高望重,名滿天下。帝王倚重,宮中太后尊重……這便是人臣的巔峰。
隨後他的兒子,那位大才子楊慎就登場了。蔣慶之甚至猜測,楊慎在中後期是作為楊廷和智囊般的存在。
楊廷和與張太后聯手壓制嘉靖帝,楊慎出謀劃策,甚至赤膊上陣,鼓動百官叩闕。
父子聯手在官場闖蕩,這是開端。
接著便是嚴嵩父子。
接著是徐階父子。
接著是……
在這其中最令人詬病的便是嚴嵩和徐階父子。
嚴世蕃以白身入閣,為不名之宰輔,這開了大明先河。可以說上下千年都罕見。
而徐階為兒子造勢也不遺餘力,這也就罷了,誰都幹過這等事兒,舐犢之心嘛,人皆有之。
可徐階的兒子,也就是那位大公子徐璠,在應天府鄉試中竟然請人代筆。
牛逼不?
小母牛倒立,牛筆沖天了。
這事兒就發生在前年,徐階因此請辭,道爺不許。而後徐璠便灰溜溜的回到了華亭,蟄伏著等待時機。
換個考生代筆,早已被革除功名,甚至發配流放……至少也得關他三五年吧?
這位大公子屁事沒有,拍拍屁股回到了華亭後,依舊做他的第一公子。
可此刻,這位大公子卻發現自己好像低估了蔣慶之。
但高估自己是沒有的。
“陳連!”畢竟是徐階刻意栽培的兒子,徐璠馬上反應過來了,“讓陳連搶人!”
此事唯一的轉機便是把那幾個讀書人控制住。
“來不及了。”王夢秋嘆道。
蔣慶之抓住的人,誰敢去搶?
徐璠身邊的清客說:“大公子,興許此事那幾人不知情,是自發的呢?”
王夢秋點頭,“拭目以待。”
徐璠說:“如此,讓陳連攔住蔣慶之,當眾問那幾人。”
“對,否則蔣慶之心狠手辣,人被他帶走屈打成招,找誰說理去?”
陳連也想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擋在了城門外,“長威伯,此事當交給我松江府查辦。”
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除非是帝王旨意,否則就得按照官場規矩來。
在場有懂行的都笑了,有人說,“蔣慶之是京師強龍,可這是南方,到了這兒想翻身,對不住,不給他這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