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明公務員> 第一百一十章三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一十章三請 (2 / 2)

蘇伯衡的資格老,而且從來不參與政治,一心一意修史。這樣的人物,豈是那些汲汲於名利之徒可以比的。

朱雄英說道:“蘇公所言,讓我想起皇爺爺。”隨即掩面垂泣。

一時間場面上一片哭聲。

畢竟,你說讓我登基,我不能馬上登基對吧,那顯得我多心急,我要讓一讓,表現出我忠孝之意,然後半推半就的登基。

這算是進入流程了。

今日雖然沒有答應,但也算是三請三辭的一請了。

不過這一件事情也算是定下來了。

當天之後,朱雄英就召見何夕。商議登基之事。

何夕說道:“陛下,之前朝廷建制不明,而今經過幾個月的整合之後,依然條理分明瞭。大明內閣,樞密院,都察院三院分立,內閣有七位大學士,與樞密院使,諸位樞密院副使,都察院左都御史,右都御史,都御史。為朝廷重臣。朝廷日常事務,由內閣會議決定,而內閣不能決,或者意見有分歧,則上奏陛下,如果陛下覺得事情太大,則召開御前會議,令內閣,都察院,樞密院參加。如果還是不決斷,那就召開大朝會,令三品以上官員,列席。”

何夕整合了這麼多天之後,也算是將未來的大明中樞體制搞明白了。

何夕並沒有想搞什麼民主議會什麼的。是因為何夕很明白,這東西在大明水土不服。大明黨爭的可怕,何夕算是已經嘗試過了。甚至可以說,而今大明南北分裂,就是黨爭的產物。朱元璋是看清楚形勢之後,順水推舟而已。不如,何夕將來或許能掙扎一段時間,但是為了商鞅,王安石的下場,就是何夕的下場。

在體制內想要改變體制,就好像自己想抓住自己的頭髮,讓就離開地面一樣困難。

無他,何夕的力量來源本身就是體制,怎麼能用體制的力量來摧毀體制?

難度太大了。

而今南北分裂,何夕搞的北方朝廷,其實就是新建立的,何夕怎麼做都是可以的。

何夕想來想去,其實也沒有做出太大的改變,在大明體制之內進行修改,整體框架,其實並沒有什麼變化,軍權,行政權,監察權三種權力分開,軍權在樞密院,行政權在內閣,監察權在都察院。

不過,因為而今是特殊時期,何夕軍政大權一把抓。故而,何夕將樞密院使列入內閣之中,將來如果不打仗了。樞密院使應該獨立於外,成為朝廷三巨頭。

這其實,也是明朝本身的體制,即便,朱元璋廢丞相,分立六部。都察院依舊是很重要的。而五軍都督府更是獨立於大明朝廷之外。

何夕升格都察院,其實也是為了權力制衡。

內閣的權力大了。都察院的權力自然也要加大,用都察院來監督天下官員,同樣也要監督內閣,在何夕規定之中,都察院的官員,今後也不會與內閣的官員有橫向的聯絡。

都察院就是公檢法加紀委,將來天下刑獄之事,內閣不得插手,全部是都察院的任務。

只是何夕考慮到而今的局面。

他覺得在天下大定之前,都察院還是一個空殼比較好。倒不是說,何夕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有出格的地方,而是正在爭奪天下的時候,有些事情,是不能細究的。比如傅友德屠殺當地百姓的事情。南京那邊,很多御史上書,但是最後方孝孺給按下去了。

不是方孝孺不知道傅友德做錯了。而是這個時候不是計較這個的時候。而北軍的軍紀雖然不錯。比南軍要好,但就沒有一點問題了嗎?

何夕統統沒有過問,只是讓各級將領內部處理而已。至於真處理處理,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何夕這樣做,也是知道會有這個結果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