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何夕並沒有藉助先發優勢,去爭奪什麼地方。而是先穩住基本盤,為發展工業提高外部保障。
但是而今,何夕卻發現,似乎高麗與日本可以拿到手中。
何夕對高麗是影響力的。
高麗是何夕當初打下來的。更不要說,高麗一切都要靠遼東支援,何夕沒有影響力才怪。
何夕對東洋諸王也是有影響力的。
這個影響力並不是何夕的。而是安慶公主。
東洋諸王年紀都比較小,而且都是庶子。湘王都是其中年長的了。但是在安慶公主面前都是小弟弟。須知,安慶公主雖然是女的。但是皇帝嫡女,最少的那一個。
安慶公主對這些弟弟妹妹都很照顧的。
這人情自然就落在何夕身上了。
當然了,而今都不是小孩子了。不可能因為人情就做出違背自己利益的決定,但是這人情可以作為敲門磚。讓大家坐下來談談。
對於,何夕來說,他對日本有什麼述求?
只要日本能源源不斷的供應金銀銅硝石這些原材料,何夕就不在乎其他的。而南京與北京是有不一樣的。
對於何夕來說,甚至金銀礦在不在朝廷手中,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金銀要採購北京方面的工業品。但是對南京來說,就不一樣了。一句話,東洋諸王與南京之間的矛盾,其實就是東洋諸王而今羽翼豐滿了,想要整個日本。而南京還維持原來的想法,想要佔據日本,特別是不能放棄日本的金銀,那是直接入內庫的款項。
至於金銀購買工業品帶來利潤?與宮中有關係嗎?
這是完全不一樣的需要。
所以,何夕完全可以與東洋諸王達成協議。
如此一來,大軍東征,東洋諸王反水。甚至何夕可以將漢城以南的地方全部放棄。只要打通商貿,讓日本與南高麗成為,大明的原材料市場與商品傾銷地。而且東洋諸王還要與日本人打仗。
哪裡有比這個更好的市場了。
日本人與東洋諸王必將用盡最後一個銅板,換來大明工業化源源不斷資源。
而且東洋諸王反水,所帶來的政治上的意味就太多了。
一瞬間,何夕食指大動,躍躍欲試。
不過,一個計劃從提出,到落實,其中有很多流程,何夕也不可能因為自己想一出,就做一出。他只能將這一個想法按下來,準備讓下面去調查,看看東征能不能成為對南京一次大規模進攻。
劉璟並不知道,他給何夕帶來的訊息,讓何夕嗅到了機會。劉璟說道:“何大人,遼東的事情就這樣了。只是大人讓我來京師,還列為大學士,不知道有什麼事情要我?還是隻是想讓我掛一個虛名。”
何夕說道:“真有一件大事要劉兄去做。只是我不知道,劉兄願意不願意做?”
劉璟說道:“遣將不如激將?”
何夕說道:“劉兄何出此言?在我看來,天下人可語大事之人,不過三五位而已,但劉兄就是其中之一。有一件事情我想了很長一短時間了。就要趁著這個時候來做,這一件事情要與劉兄商議一二。”
“也是劉兄最關心的農業問題。一旦搞好了。不管說天下長治久安,但決計能給大明帶來三五百年太平。”
如果是其他人說著樣的話,劉璟根本不在乎。但是何夕不一樣。劉璟也變得嚴肅起來。說道:“什麼事情?”
何夕說道:“劉兄覺得土地兼併該如何解決?”
劉璟說道:“土地兼併如何解決?這一件事情問我,就是問道於盲了。”
劉璟特別注重土地,注重農業。因為在劉璟看來,農業問題與土地問題是大明朝廷的首要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大明的壽命就長一些,這個問題不解決,大明的危機就來得快一些。
但是劉璟也沒有什麼解決辦法,想來想去,無非是多開墾荒地,而百姓有自己的耕地。緩急危機,至於解決土地兼併,說劉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自然不對。
但是劉璟想過,與沒有想過其實是一樣的。因為沒有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