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長春現狀
何夕本來想去一下三河口。但是被張玉給攔下來了。
而今的長春都司,五衛十二城。佔據了。長白山以西松花江沿岸的土地,當然了,這一片土地相當之大,五衛十二城散在上面,不過是星星點點。
如果不是彼此之間都能透過水路聯絡,根本形成不了一個整體。
更不要說,很多建築都是臨時的。
很多關鍵所謂城池,而今僅僅是一些木製結構,如果在日本,大概算是城池,但是在中國也不過是臨時營地。更不要說,整個長春都司的兵力都很緊張。
數萬兵力分在各地駐守,還有一支機動兵力在燕王手中。
張玉駐守長春衛,是整個長春都司後勤重地,所有糧草都是從這裡運輸到各衛所的。故而張玉不敢輕易離開。而蒙古人一直在虎視眈眈。大小摩擦不斷。
大戰固然是沒有。
一方面韃子已經沒有能力與底蘊組織更大規模的戰事。另外一方面,燕王蓄勢待發,先給韃子一個狠的。在此之前,也無意於韃子大戰。更多精力放在夯實長春衛的根基。
修建城池,開闢荒地,儲備糧食。
雖然戰事並不激烈,但是風險還是存在的。
張玉算了一下手中的兵力。要讓何夕萬無一失,最少要有三千人護送。因為只有三千人護送之下,即便韃子大軍包圍之下,三千士卒也能僵持很長時間。
直到援兵到達。
但是張玉手中有嗎?
沒有。三千士卒。放在大明,並不算什麼重兵,但是在長春都司緊巴巴的兵力之下,是很難協調的。所以張玉不敢將何夕置於這種風險之中。
何夕在長春都司境內出了問題,對燕王,對張玉都是很頭疼的問題。
所以張玉是萬萬不肯何夕冒險。
何夕也沒有強求。
不必要的風險還是不需要了。
長春五衛,長春衛,龍安衛,賓州衛,肇州衛,開元衛。這五個衛所,沿著松花江分佈。分佈人員也大有不同。
長春衛就是以長春堡為核心建立起來的,周圍沿著河建立大小數個城堡。龍安衛則在長春以北,順流而下幾十裡外,到了賓州衛,有數條河流從賓州衛匯入松花江之中。賓州衛也算是水運的樞紐,最東的一個城堡,已經建立在長白山下,順著河流將長白山的木料運輸到賓州城下。也正是如此。
賓州衛,肇州衛,開元衛這三個衛所都是用大木修建的木城。
順流而下,運輸木料方便。也便於快速修建城池。
肇州衛最核心的城池,就是三河口。松花江分北源與南源。南源從長白山發源,一路流過東北平原,彙集數條支流。而北源就是嫩江。
而肇州衛就是北源與南源交匯的地方。
也是距離韃子最近的地方,從這裡地方向西北方向,距離韃子王廷已經不遠了。
自然也是軍事壓力最大的地方。
而最後的開元衛,在肇州衛正東。地理位置與哈爾濱相距不遠。而開元衛與其他四個衛所最大的不同。
第一兵力稀少,只有數千人馬。沒有額外的加強。
第二,幅員遼闊。沒錯。
燕王大手一揮,以開元衛代替了元朝的遼陽行省開元路。
納哈出在元朝的時候的爵位,就是開元王。他的開元王就是指,遼陽行省開元路。開元路下轄地方廣大。後世黑龍江全部,吉林一部分,再加上大半個外東北,都是開元路所轄。
與大明奴兒干都司很多地方都有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