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明公務員> 第三十五章任重而道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五章任重而道遠 (1 / 2)

第三十五章任重而道遠

何夕回到自己的住處,一點睡意都沒有。

何夕將遇見的問題一一寫下來。

管理問題,技術問題,人員問題,市場問題,等等。

思忖片刻,苦笑道:“我算是知道為什麼,叫行百里者半九十。很多事情是越做越難,越難就要做了。否則就是為山九仞,功虧一簣。”隨即何夕自己安慰自己。

不管是好東西,壞東西,最少現在有一個東西了。

這就不錯了。

隨即何夕思忖好長一段時間,寫下一封奏疏。那就是關於營造北京城的奏疏。

一句話說明這個奏疏的內容,那就是北京城所有工程都要用錢核算。

這看上很簡單,但是在大明朝廷卻是一個石破天驚的事情。

在之前修建城池的時候,那是徵召百姓服徭役。將某一段城牆包給某個縣。然後朝廷驗收就行了。有的縣令有能力,縣裡出口糧出工具,有些縣令沒有能力,就讓百姓自帶乾糧服役。

而大部分原材料,也是這種模式供應的。某個縣有這個礦產,上面讓這個縣上交多少多少這種礦產免除徭役。或者減免賦稅。

所以說,明初大規模修建城池,在朝廷開支方面,其實並不是太多的。朝廷更多是徵徭役,而不是掏錢。

在何夕看來,這裡面有驚人的浪費。

首先,官吏對於百姓的壓榨,從來不手軟。

甚至比資本家還要狠,最少資本家是有利潤的。不做虧本的買賣的。但是有些官吏就不一樣了,因為他們的權力本就沒有本錢,又何來虧本?

所以這些官吏對百姓使用,從來是貪得無厭的,那是真的將人往死裡用。

人命在他們手中,並不值錢。

大工程一般都有人員傷亡,只是古代徭役的人員傷亡太大。甚至出現這樣的事情,朱元璋營造中都的時候,營造中都的工匠,在皇宮的橫樑上寫下了一些詛咒的話。

可見他們的怨氣。

其次,粗放重複的勞動。

專業化的勞動,是可以減低成本的。但是徭役這種制度,本身就不可能降低成本。因為農民服徭役,按朱元璋的制度來算是十年一次,一次三個月,所以他們不會為了這十年一次的勞動,去學習什麼專業技能,更不會想什麼更精巧的辦法。

於是,大家都用最笨最浪費的辦法去工作,其中自然有大量的浪費。

更不要說,很多配套設施只用一次,就廢棄了。最典型就是各地的鐵礦,朱元璋用的時候開採,夠了就封礦,其實代表的就是這種工作方式。

北京有一個地名叫琉璃廠,那就是營造北京城時候造琉璃瓦的地方。而在宮殿修建好之後,這琉璃廠也就不怎麼需要的。產能削減,甚至廢棄。但是實際上,這琉璃廠不能轉為修建其他琉璃品嗎?

用一次,就廢棄,不算浪費嗎?

但這種浪費,是社會生產方面的。具體到朝廷上,卻是最省錢的方法。

因為朝廷賬冊上,不會花很多錢的。但是這個成本其實轉嫁給整個社會。

但是如果一切都明碼標價,商業化運作。那需要金錢是一個天文數字。何夕僅僅是預估,大概就有兩千萬兩上下。幾乎是大明一年賦稅了。這還是,何夕在大明發展工業,已經將很多成本降低之後了。

如果沒有何夕的作為,那成本只會更高。

而且何夕僅僅是預估,其中到底會遇見什麼?何夕也不知道。不明白。工程建設很難一切順利,更不要說,何夕而今連一張圖紙都沒有的情況下預估了。

更是不靠譜。何夕覺得,翻一番,甚至翻兩番都是有可能的。

明成祖修建北京城,花了多少成本?這是一個史學家都很難說清楚的事情。

但是兩千萬兩這個數目,卻是朝廷絕對拿不出來的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