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公司這樣的伎倆,在上世紀90年代能源資產價格迅速攀升時期,是行得通的。
資產價格的增值不僅完全覆蓋了信託存續期的利息,其出售時所產生的溢價部分則直接增厚了安然公司自身的淨利潤。
坦率的說,也是公允的。
只不過安然公司顯然濫用了公允價值的概念。
盈利按公允價值計量,虧損則按成本法隱藏。
這就純屬耍流氓了!
流氓的招數有的時候很起作用,但有的時候,則可能會毀掉自己。
對安然公司而言,不幸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90年代能源危機的解除,後續安然公司所持有的的資產並沒有升值。
反而因為世紀初的能源價格暴跌形成了鉅額的虧損。。
這就芭比q啦。
資產的價格低於了信託的本息,蓋子終於捂不住了。
當“馬林”信託基金的贖回期在2001年7月來臨時,安然必須用可轉換優先股或現金來補充。
流氓慣了安然怎可能這樣做?
安然的解決方案是建立“馬林二號”信託基金,來承接“馬林一號”的所有到期份額,將贖回期限拖延到2003年。
“馬林二號”基金的負債為10億美元,比一號多了1.2個億,這1.2個億實際上是馬林一號的利息。
當然,屆時依然沒法解決時,自然會有“馬林三號”的出現,這方面安然的如意算盤打的很響。
能獲取穩定的資金利息收益,金融機構也樂於配合,畢竟安然公司本身大部分資產的質量是沒問題的。
這裡面其實有個樸實無華的產業邏輯。
能源危機也是始終存在於全人類頭頂上的烏雲,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能源價格就會瘋漲。
這樣耐心的持有下去, 遲早是可以解套的,無非是時間長短而已。
能源價格的週期性變動, 也是銀團資金敢於幫助安然繼續玩下的原因所在。
但是人們都忽視了一點:市場情緒。
市場情緒, 在漂亮國這樣成熟的市場上其實一直很理智。
但有的時候, 市場情緒又不完全理智,比如十幾年後瘋狂的散戶逼得交易商最終拔了網線。
當安然公司的股票市值跌破了安全線時, 在安然股票價格基礎上構架出來的一切衍生金融產品和結構性貸款便利,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安然公司宣稱,即使出售信託基金所持有的水廠資產的收入不足償還其債務, 它們還可出售公司的其他資產來補充。
如漂亮國本土的波特蘭電力公司等優質資產。
但是,如果安然公開披露此資訊的話,債信評級公司一定會據此重新考慮對安然的債信評級。
因為這部分資產等於已抵押給了信託基金,已不能用於安然本身的債務清償。
“魚鷹”信託基金以同樣方式發行了24億美元的債券。
這隻基金作為抵押的資產包括安然在中美洲的天然氣傳輸系統、為歐羅巴電站設計的渦輪機組、在歐羅巴各電廠中的股份以及其它能源資產。
如果這些專案最終的價值超過了負債的金額,安然可以得到“額外”的利潤。
由於這些資產和負債在安然的資產負債表中都沒有反映, 這些“額外”的盈利很可能給人們一種假象:安然用了很少的資本就得到了很高的利潤。
按照信託條款, 安然在兩個條款同時滿足時, 必須立即以現金清償基金債券:
第一, 安然股價低於一定的“門檻”(對於“魚鷹”是59.78美元,對於“馬林二號”是34.13美元;
第二, 安然的信用評級被降至“投資”級以下。
顯然, 按照現在股價,安然已經觸發了第一個條款。
現在的問題僅僅是第二個條件是否會被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