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自己手中急需的文官,蕭敬軒一時之間,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如今,營州各地都是燕國舊吏在擔任著各級官吏,這可不是什麼好的現象。
以及必須要有自己的班底。為今之計,只能民間推舉了。
蕭敬軒行文平洲,營州,慎州,威州,順州各地。將於月中在營州舉辦一個考試,只要是成績出眾的,都可以委派官職。
要知道此時各國入仕多是恩蔭或者是舉薦。就算是考試,也是透過舉薦或者恩蔭之後,進行簡單的考試。
哪像蕭敬軒這樣,寒庶子弟透過考試直接當官的。不過,蕭敬軒的這一政策還是受到了大量的寒門子弟的歡迎。
於此同時,蕭敬軒還走訪了營州下轄的各個縣鎮。對各縣的情況做了一些瞭解。
這天,蕭敬軒來到了營州下轄的凌源縣,說到這裡,不得不詳細說一下營州的地理情況。
營州算是一個郡府,周圍有凌源縣,建平縣,柳城縣,以及郡城。雖然順州,慎州,威州也是歸營州管轄。
但是這些地方只是地廣人稀,並不是說這些地方就是縣城。名義上,這些地方都是州城,只是下面沒有設縣。
在凌源縣的縣城逛了逛,還不錯,雖然沒有營州那麼繁華,可是作為一個北方縣城來說,還是相當不錯的。
說來也巧,也就是在這時,正好聽到縣衙開衙審案了。
出於好奇,蕭敬軒也快步走向縣衙,看看縣令審案。
當蕭敬軒來到縣衙後,此時縣衙裡圍觀的人很多,靠著身邊的親衛,蕭敬軒輕易的便來到了人群前面。
經過旁邊百姓的聊天,蕭敬軒才知道,這第一個案子便比較棘手。是兩個宗族因為野參山發生了爭執,然後又演變成了械鬥。
這種案子,向來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很難分清對錯的。
蕭敬軒饒有興致的等著縣令的判決。不過,縣令的做法不光是蕭敬軒,就是其他人聽到也是感覺到很新奇。
原來縣令給出的方法便是奪旗,每年由各族的少年舉行奪旗比賽,勝者得到該山的當年收益。
雖然這個方法有賭的成分,可是,相比於械鬥,那可真是好太多了。
兩位族老想了想,都同意了這個方法。
接下來,這名縣令有處理了其他的一些糾紛,有的是當庭宣判的。有的還需要再調查一下的。
總得下來,蕭敬軒對這名縣令還是非常滿意的。不過,謹慎期間,蕭敬軒派出親衛,走訪一些百姓家裡,打探一下這位縣令的官聲。
晚上,蕭敬軒在客棧裡,聽著親衛們的彙報,果然不錯,這名縣令是寒門出身,姓丁,丁蔚然。據說曾在軍中擔任過書辦,後因功被賞,做了凌源縣的縣令。
雖然不過到任兩載,可是身受百姓愛戴,在職期間,除地痞惡霸,更是發動鄉梓,興修水利,修橋鋪路。
如果非要說有什麼缺點的話,那就是好色。是青樓楚館的常客。
聽完親衛的彙報,蕭敬軒很是滿意,如此人才,當個縣令太可惜了。
想了想,說道:“傳令,調凌源縣令丁蔚然軍前效力,縣令暫時有副手暫代。”
“遵命。”
蕭敬軒又在附近的縣城逛了一圈,眼看考試的時間快要到了。於是便急匆匆的返回了營州。
對我考試,蕭敬軒想了很多,自己要的是辦事的人,並不需要學問有多高,想到這裡,蕭敬軒對考試的試題有主意了。
考試的試題分六張卷子。
第一章考告示,就是出一個安民告示。第二章便是考公文。第三考賦稅。第四考判案。第五考地理,第六考策論。
可以說這場考試非常的簡單。只要不是太過不堪,那蕭敬軒就會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