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說道:“回陛下,天災之後,微臣協同太子,積極賑災,現在受災的房舍都已經在重建,受災的百姓,也有地方住,有飯吃,所有人都在感激陛下的隆恩呀!”
李林甫抓住時機開始表功。
李亨急忙附和:“父皇,李相說的極是,現在災民妥善安置,長安城裡城外,一片祥和。”
李隆基點點頭,心裡鬱悶,暗自罵道:“兩個投機分子,幹了一點事情,生怕別人不知道,朕心裡焦慮的,要是你們能理解兩三分,我也不至於如此費事。”
李隆基說道:“賑災不過是表面功夫,朕說的是,我們每個人,心裡缺少敬畏,對老天爺的敬畏。”
徐濟源拱手一下,問道:“陛下,對老天爺表示敬畏,不外乎祭拜天地,但是這項活動,都是每年春天,陛下率領群臣,祭天拜祖,現在是秋天,祭天不妥吧?”
李義立刻附議,說道:“秋收不久,所有的百姓都沉浸在豐收的喜悅裡,突然說天災人禍,要大張旗鼓的祭天,會打擊老百姓的信心,讓他們狐疑,民心不穩,可不是好事。”
李隆基一句話沒有說完,兩個老東西就開始反駁,好像他們來的目的,就是和李隆基抬槓,只有把李隆基寧弄的下不來臺,他們才有成就感。
李林甫上前一步,想替李隆基分辨幾句,但是看到李隆基一臉冷漠,只好又退回來。
李亨根本不敢插話,當個老實聽眾,都覺得提心吊膽。
李隆基突然岔開話題,對高力士說道:“傳二十一上殿。”
高力士答應一聲,立刻出去。
李隆基說道:“兩位老大人說的極是,大張旗鼓的祭天,影響太大,對百姓,臣工也徒增許多負擔,朕有一個想法,和幾位大人商榷。”
李亨終於抓住機會,說道:“父皇既然已經有了主意,何必和我們商量,直接下旨,我等奉旨行事,全力而為,豈不便捷。”
李隆基見李亨說話草率,急著給自己找臺階,李隆基不但沒有口頭表揚李亨,反而皺眉,李亨這麼急躁,是沒有政治頭腦。
果然,李亨話音剛落,李義就直接斥責:“太子殿下慎言,既然陛下請我們幾位老臣商量國事,就是看得起我們,知道我們能出主意,想辦法,陛下也不想獨斷專行,這是陛下胸懷廣闊,太子如此急躁,讓陛下情何以堪?”
李義等同於斥責了李亨,李亨還想反駁,但是看見幾個老傢伙都是一臉的冷漠,李亨不敢造次,也覺得被打臉,打的活該。
李林甫已經聽出了李隆基的心事,此時,兩個老傢伙不依不饒,對李隆基說的話,根本沒有放在心上,李隆基很尷尬。
李林甫自然要及時的救駕,不然還是李林甫嗎?
李林甫說道:“兩位老大人憂慮的極是,不過,陛下心懷天下,是我等之福,天下之福,陛下的意思,是不是縮小規模,採取特殊的形式,祭拜蒼天,為先祖祈福,為天下百姓祈福。”
李隆基一聽,心裡一下子就敞亮了,還是李林甫知道自己的心事。
李隆基立刻微笑的看著李林甫,說道:“李大人此言正和朕意,朕想著如何用簡便的形式,用最真誠的心意,祭拜蒼天,為先祖祈福。”
李林甫快速分析著李隆基說話的內容,一瞬間,靈光閃動,突然明白李隆基為什麼今天提起這些事情。
原來李隆基在繞彎子,目的不是為了祭天,而是為了女人。
而且還是為了,那個燙手的女人。
要是李隆基說出實情,肯定被兩個老臣,當堂批駁的體無完膚,顏面掃地。
李林甫心裡偷笑,陛下,陛下,為了女人,你也是煞費苦心,為什麼搞這麼複雜,直接給我李林甫說實話,我好歹掌控六部,有的是辦法給你把女人弄回來。
李林甫說道:“此時好辦,我不推諉,親自督辦,讓禮部組織京城各大寺院,道觀,邀請法力高強的高僧,道士,入宮祈福,少則七天,多則四十九天,這樣,規模小,只要誠心,一定感天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