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我大乾律法森嚴,竟還有這等事?他殺害了多少百姓,說來聽聽。”
“具體數字還未可知,不過整個壽縣早已人跡罕至,走上好幾里路,都見不著一戶人家。”
“都是被這貪官和那些當地豪紳要麼坑害,要麼趕走的。”
“豈有此理!依法治國乃是當初太祖高皇帝定下的祖訓,此人竟如此藐視法度,當真是膽大包天!”
“不過,段愛卿,凡事都講究一個證據。”
“你此番檢舉,若是沒有證據,只會胡言亂語,壞人清白,朕是要治你的罪的。”
“若是證據確鑿,那便算大功一件,此人朕決不輕饒。”
“陛下,微臣證據確鑿!”
“若是不信,可傳喚人證。”
“何人可為人證?”
“正是當朝太傅,楊槐!”
轟!
此言一出,周遭官員頓時譁然。
整個乾德殿內都不禁嘈雜起來,議論之聲四起。
“段青巖莫不是瘋了?檢舉楊家子弟也就罷了,還要叫楊太傅當人證,這不是當著陛下的面打楊太傅的臉嗎?”
“莫不是要轉投魏丞相派系?不然今後在這朝堂之上,怕是不得安生。”
“魏丞相這才剛回來朝廷,怎麼可能被投奔?”
“嘶……那我是當真猜不透這位御史大人的用意,莫非是想乞骸骨?這才這般豪橫,不怕得罪楊家?”
“還是莫要聲張,看著便是。”
“陛下,據我所知,這楊春本就是楊家子弟。”
“膽敢如此興風作浪,想必和楊家也脫不了干係,微臣斗膽,懇請陛下嚴查,還天下百姓一個清白!”
說完,段青巖砰的一聲跪倒在地。
額頭與金鑾殿地板相撞,發出咚咚巨響,直磕出血來。
這…
眼前這一幕,著實看呆了在場九成九的官員。
自古以來,御史大夫便有勸諫帝王和監察百官之責。所以任此官位者,往往都是性情剛烈,眼裡揉不下沙子的人。
可大乾自從三十年前那場動盪以來,禮樂崩壞,綱常不存。
還是仁宣帝和鎮北王橫空出世,挽救王朝於水火之中。
可自那以後,楊氏便把控朝堂,勢力盤根錯節。
這些年來,直言勸諫的御史大夫不是沒有,但沒有一個能在這個位置上待滿一個月。
直到御史大夫換成了由楊槐舉薦之人,這才慢慢安穩下來。
可現在這算什麼情況?
蟄伏多年後的背刺?
“段御史竟是如此高潔烈士,當真值得我等欽佩也!”
“愚蠢,這樣一來,他和楊家的仇恨定然是不死不休,怕是今後在這乾都之中難有立錐之地!”
朝堂之上,袞袞諸公議論紛紛。視線全都聚焦在段青巖身上,彷彿他已經成了寧願捨生取義,也要為大乾朝堂換來一個朗朗乾坤,為天下百姓謀得一個太平盛世的慷慨壯士。
眾人無不佩服!
唯獨仁宣帝,眼神冰冷,直接掠過段青巖,向楊槐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