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廣元、公威、州平等,皆有才略,當一展所長,濟世安民,豈能悠遊終日,逍遙林下?
至於徐公,若不嫌棄品秩低微,可為一司之主,與張子布、華子魚共秉政事。徐公意下如何?”
徐璆、孔融等,資歷老,名氣大,之前不得不給予高位顯職,與劉備地位不相上下。
天子在朝,朝廷仍有一定號召力,為免朝廷與徐璆等合謀,給劉備來個釜底抽薪,動搖根本,劉備只能架空徐璆等。
州牧如袁紹、劉表、曹操、呂布,皆集軍政之權於一身。
徐璆、孔融和第五巡之州牧,在劉備地盤上,只有民政之權,且上有左將軍府擠壓,下有郡國守相主事,權利逼仄,諸事不便。
名雖顯,而權極小。
若欲逍遙度日,終日高睡,此位上佳。
若欲做些實事,則因無權,舉步維艱。
現在天子被害,已無所謂朝廷,形勢大異。
劉備不再擔心朝廷勾結徐璆架空自己,則徐璆等人若肯居於己下,他絕不會不用。
聽了劉備的問話,徐璆一時未答。
劉備雖未明言,意思非常清楚。若欲做事,就需服從劉備。若不願服從,劉備仍會待如上賓,但無事權。
左將軍與州牧,品秩相當,原本徐璆對自己的定位,與劉備是同僚關係,和衷共濟,共救天子。
如今雙方在救天子上已無合作基礎,若欲擴充套件合作至平天下、救萬民,則必須一個為主,一個為從。
蛇無頭不行,鳥無首不飛,自然之理也。
徐璆捫心自問,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
他長嘆一聲,道:“我年老體衰,難為將軍效力。
豫州諸吏,皆有異才,將軍可用之。
我長子亮,於水利似有所長,亦請將軍察之。
我與文舉等可共從鄭公遊,以經學自娛,教書育人,亦樂事也。”
徐璆最終選擇退隱。
天子被害後,若劉備或袁紹等進兵長安,誅殺逆賊韓遂馬騰等,然後擁立天子,不管是河間王世子還是梁王世子,徐璆都能接受,也願意輔政朝廷。
但現在是逆賊立一帝,袁紹又立一帝,劉焉自為帝,劉備不準備立任何人為帝。
徐璆心中信念已然破滅。
去休!去休!
田園將蕪,胡不歸?
徐璆遂辭去豫州牧之職,命其佐官皆就劉備,聽從安排。
豫州別駕崔鈞、治中石韜、兵曹從事孟建、部郡國從事陳化、主簿應珣等皆為徐璆所徵辟,也欲辭去。
徐璆斥道:“左將軍寬宏豁達,知人善任,英才投之者如流水,終能撥亂反正,混一九州。君等舍左將軍欲何往?”
石韜等還待呶呶,徐璆語重心長地道:“前漢末年,王莽亂政,人心思漢,亂世不過十餘年,光武便底定九州。
雖曰中興,其實開國。與今日之形勢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