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掌握著一切的命脈。
暗沉的夜裡,女孩站在噴泉的一側,靜靜聽水流聲窸窸窣窣。
路燈的映照下,她的身影看似孤獨。
黑髮如瀑,容貌美麗,聰慧異常——她天生便佔有著許多人都羨慕的事物,在那個時刻更是前途廣闊,未來可期。
她需要著什麼?即使是一個擁有天使外表的惡魔,也有所圖。
她在等待著什麼?
她在等待著死亡。
不是任何其他人的死亡,不是仇恨的人的死亡,而是她自己的死亡。
正是因為如此,她才會需要“見證者”。只有這樣,故意設定的李烈鈞的存在才可以解釋。
她需要而且努力塑造的,是一個死心塌地的揭發者。
“她很優秀,擁有一切她想要得到的特質,可以享有完美的人生。”梁安說的淡然,“其實那些舊的仇怨很快就能消失殆盡,連高中時期的同學都不知道她那段不堪的過往,更別說可以到外地去經歷的大學生涯。她在意的早已不是那一點是是非非的議論,重複的議論只塑造出了她複雜的人格,但可惜的是,沒有讓她對罪惡望而卻步。”
她反而興味盎然,上前探勘,乃至規劃佈置了一個騙局。
以自己的死去作為結局——她不在乎。
“她的復仇並不簡單。脫離了天真稚嫩的年紀,在話語的洗滌中,她對自己愚蠢的父親不以為意,甚至比旁人更為憎惡。她不可能膚淺的重複那簡單又庸俗的復仇——她想要旁人露出悲哀的表情,又不想自己淪為前人一樣的笑柄。”
孟珊珊,她也有自己的堅持。
即使並非善類,即使難以理解。
真相很簡單,只是分為兩種。
一種在早先設好的見證者——李烈鈞的眼中,一種在孟珊珊的眼中。
“兇手”殺害了“死者”。
“見證者”看見了“真相”。
當然,第二種的見證者還要加上其他人。
計劃外的薛晨,以及局外的任一。
“兇手”被施加更多的保護,一雙特殊的眼旁觀著案情的發生。
但孟珊珊的計劃並不是全盤的失敗。
“但從現在的案子看來,我們知道,你看到的結局裡最終的兇手卻是薛晨。”梁安的視線聚焦,看向了任一似乎毫無表情的臉,“這是讓你最感興趣的部分吧?”
還原一個從屬於遼遠的過去,無解的真相,除了讓目擊者全盤拖出,還有從他間接表露的蛛絲馬跡中找到真實所在。
薛晨是兇手。
以這件事為前提,這位善良的兄長,為了救下自己的弟弟,做出了什麼呢?
“他真正的,殺死了孟珊珊。”
時間倒退到那個遙遠的夏天。
“你……要幹什麼?”
青年試圖強作鎮定,但仍然忍不住有些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