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染的冰紋就是它讓人們為之讚美不絕的性格特徵。冰紋的形成,是蠟畫胚布在不斷的翻卷侵染中,蠟跡破裂,染液便隨著裂縫浸透在白布上,留下了人工難以摹繪的天然花紋,像冰花,像龜紋,真是妙不可喻,同樣的圖案的蠟畫布料,侵染之後,冰紋就似人的指紋一樣決不相同,展現出清新自然的美感。
蠟染的“冰裂“紋,類似瓷釉之“開片“極具藝術效果。裂之大小走向,可由人掌握,可以恰到好處地表現描繪物件,特點鮮明。要染多色彩層次的花口,可採用分色封蠟的手段,表現力更豐富。蠟染多用於製作工藝服裝、壁掛、檯布等。
苗族蠟染是苗家人的生活、生產、戰爭、遷徙等場景按照自然的規律和心理活動邏輯進行簡體、變形、誇張和抽象而成的“人化自然”的心靈符號,組成一種理想化的完形關係。
這種“人化”作用溝通了人們心靈的聯絡,架起一座人類共同審美經驗的橋樑。它像一條紐帶,把不同時代、不同文化傳統、不同文化氛圍中的人從深層意識中聯結起來。
這種溝通作用使不同的人出於不同的目標與角度,從積澱下來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層次的內容。
苗族蠟染在現今的歷史條件下,已由原有功利內容的意念標記轉化為用做欣賞的審美形式,人們在對這藍白相間的幽遠、神秘象徵符號的聯想與品評中,重新領悟並充實了它的內容。
當人們站在現代文明的角度去審視與評價這種傳統的文化藝術品時,它實際上已超脫了自身,作為一種藝術元素進入了現代藝術生活,實現了向新的文化氛圍與審美境界的跨越,展示出新的文化意義。
蠟染藝術在少數民族地區世代相傳,經過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是中國極富特色的一株民族藝術之花。
蠟染圖案以寫實為基礎。藝術語言質樸、天真、粗獷而有力,特別是它的造形不受自然形象細節的約束,進行了大膽的變化和誇張,這種變化和誇張出自天真的想象,含有無窮的魅力。
圖案紋樣十分豐富,有幾何形,也有自然形象,一般都來自生活或優美的傳說故事,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
蠟染是古老的藝術,又是年輕的藝術,現代的藝術,它概括簡練的造型,單純明朗的色彩,誇張變形的裝飾紋祥,適應了現代生活的需要,適合現代的審美要求。
先將自產的布用草灰漂白洗淨,然後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狀塗抹於布的反面,待曬乾後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臺。
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蠟放在陶瓷碗或金屬罐裡,用火盆裡的木炭灰或糠殼火使蠟融化,便可以用銅刀蘸蠟,作畫的第一步是經營位置。
有的地區是照著紙剪的花樣確定大輪廓,然後畫出各種圖案花紋。繪出大輪廓,便可以得心應手地畫出各種美麗的圖案。
浸染的方法,是把畫好的蠟片放在藍靛染缸裡,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後取出晾乾,便得淺藍色。再放入浸泡數次,便得深藍色。
如果需要在同一織物上出現深淺兩色的圖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後,在淺藍色上再點繪蠟花浸染,染成以後即現出深淺兩種花紋。當蠟片放進染缸浸染時,有些“蠟封“因摺疊而損裂,於是便產生天然的裂紋,一般稱為“冰紋“。
有時也根據需要做出“冰紋“。這種“冰紋”往往會使蠟染圖案更加層次豐富,具有自然別緻的風味。
實際上,蠟染是一種“蠟防染色法”:蠟被點繪在麻、絲、棉、毛等天然纖維織物上形成圖案,然後把織物放在靛藍染料缸中進行侵染,有蠟之處染不上顏色,除去蠟後織物即顯示出美麗的白色圖紋。
蠟染紋樣說不完道不盡,大自然裡的鳥獸魚蟲、花草樹木、水風湖水均可繪製成蠟染紋樣。甚至宰牛祭祖時套牛用的藤套或是連著頭蓋骨的牛骨形狀;曾治癒過苗婦疾病的厥草,也是蠟染的吉祥紋樣。
圖案題材主要來自對自然環境中物象的模仿以及對民族文化的深刻記錄和表達,不僅如此,這些紋樣還有一些傳說故事。蠟染紋樣在造型上不受自然形象細節的約束,而是做了大膽的變化和誇張的藝術處理,充滿了“野趣“。
蠟畫胚布在不斷的翻卷侵染中,蠟跡破裂,染液便隨著裂縫侵透在白布上,留下人工難以摹繪的天然花紋,這就是蠟染冰紋。象冰花,象龜紋,冰紋就似人的指紋一樣決不相同,擁有清新自然的美感,妙不可喻。
在整個蠟染過程中,冰紋的自然美在整個藝術構圖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能協調圖案的佈局和色彩,增添畫面的朦朧藝術情感。裂的大小、走向可由人掌握,要染多色彩層次的花口,可採用分色封蠟的手段,表現力更豐富。
在苗族神語裡,蝴蝶媽媽是世界萬物的始祖,包括神、鬼、人、動植物和雷電的產生都源於蝴蝶媽媽。因此,蝴蝶被認為是生殖和美的化身,最受尊崇,成為蠟染重要的紋樣。
和蝴蝶紋一樣,蜈蚣紋取材於苗族神話古歌。古歌傳唱了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相傳遠古雷、龍、虎、蛇、蜈蚣是親兄弟。五兄弟各司其職。小弟弟蜈蚣開荒種地、起房造屋、子孫昌盛、安居樂業,於是受到人們的尊重,成為人們心目中美麗的昆蟲。它也被認定為美麗的蠟紋主要圖案之一。
龍在苗族意識裡,向來就是造福人類的吉祥物。苗族概念裡對龍敬而不畏,苗族蠟染的龍沒有固定的模式,千變萬化,有鳥頭蛇身、牛頭魚身,或飛、或曲、或伸,變化自如。
和蝴蝶紋相近,魚鳥紋是歌頌生殖和美的紋樣。苗族人民認為,鳥是男性,魚是女性。魚鳥同圖組成比喻夫妻恩愛的圖案。
這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紋樣,相傳苗族的先祖在遷徙途中,曾經到過一處叫梨花坳的地方,正逢梨花盛開。
在長期遷徙中的先祖耗盡精心,差一點就被奔波不定的生活拖垮,但忽然見滿山遍野生氣勃勃盛開的梨花,感到世界是如此的美麗,於是又增強了生活的信心,也因此,梨花留給苗族深深美感。小孩穿梨花紋的蠟染衣裝,就可平安地健康成長,梨花紋也是苗娃的吉祥圖案。
銅鼓是苗族文化的特徵,銅鼓上的古老紋樣,往往也是苗族蠟染傳統紋樣的來源。
繪製蠟染的織品一般都是用白色土布,但也有采用機織白布、綿綢、府綢等布料的。由於布料的天然纖維中含有雜質和漿料,會影響蠟染品質,必須經過洗練除漿才能使用。
將布料放入水中浸泡、捶打,反覆數次,一邊揉搓,一遍過水清洗,從區域性到整片布料都經過再三揉搓和清洗。
在水中洗淨布料,把洗淨的布料掛起晾乾,稍稍拉抻使其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