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魏惠王,是用“請教”、“指點”來求莊子了。
而此時的惠施,經過這些年在內政外交上面的努力,他也看出來了,他有幾斤幾兩,自己有多大地本事。在各方面,他都不得不從內心裡承認:他不如莊子。
不管怎麼說,莊子能夠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把宋國的漆園治理好,並改變了模樣,這是他惠施無法企及的。
經過這麼多年在魏國為官,他與魏國朝堂上的官員也都熟習了。那些人都是什麼貨色,他是知道的。與這些人的關係,惠施心裡是有數的,無法配合。所以!他想到了莊子,想再次請莊子過來,到魏國為官,與他一起,把魏國再搞強大起來。
以前莊子說他在宋剔成面前了誓,“永遠不當官”、“永遠不離開宋國”、“永遠不背叛宋剔成”等四個永遠。可如今的宋國,宋剔成越來越式微。
根據小道訊息說,宋剔成已經被架空了。
因為宋剔成重用了其弟宋偃,不聽宋榮子等人勸阻,宋榮子等人先後辭官,朝堂上漸漸地被宋偃安排的人和巴結宋偃的人佔據。所以!宋剔成漸漸地被架空了。
就跟當年司城子罕架空他的君王一樣,宋偃即將上演“弟弟取宋”的重複劇。
所以!這個時候是完全可以請莊子來魏國做官的。莊子也可以無視誓言,到魏國來做官。當年的誓言,是對宋剔成的,如今宋剔成式微,自然是誓言作廢。何況!莊子的誓言,是在宋剔成的逼迫下,不得不的。
再則!自從宋偃得勢後,對莊子很不禮貌。不!是對莊子有意進行打壓。
宋偃是記仇的!
當年要不是莊子他們插了一腳進來,在戴大官人叛亂的同時,他宋偃也將趁機叛亂。雖然那次就算真的叛亂的話,他一樣會失敗,可他心裡不服。所以!就記恨起了莊子。
魏惠王再次邀請莊子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聽探子說,楚威王曾經秘密派人請過莊子。但是!莊子並沒有去楚國做官。不過?楚國卻得到了莊子的策略。因此!楚威王沒有就商州之地與秦國戰爭。相反!還與秦國修好。
就憑這一條,魏惠王就想知道,當年的莊子對楚國的使臣說了些什麼?他本身都沒有去楚國,只是透過使臣的傳話,就讓一個君王放棄自己的想法,不與秦國交戰?這到底說的是什麼?
魏惠王是知道的!莊子大才,給楚威王出的主意,絕對是一流的。不然?楚威王是不會聽從的。再則!楚威王剛剛接任楚國君王,面對痛失商州之地,是要找回面子的。結果!卻放棄了。可見!莊子給他出的主意,一定能夠讓他挽回面子。
其實當年!魏惠王是希望楚威王是個傻比,就商州之地與秦國開戰。這樣!消耗了秦國與楚國的綜合國力,是對魏國非常有利的。可是?讓他失望了。最後才知道,是莊子給楚威王出了主意,才改變了楚威王的想法。
像莊子這樣地大才,不用才是傻比!
所以!魏惠王才不惜一切辦法,一定要請莊子入魏。不管莊子能不能來魏國做官,最起碼可以請教一二。試想:以莊子大才,拯救一下魏國,應該是胯下捉雞,手到擒來的事。
見魏惠王是真心來請他一敘,見惠施親自跑回宋國來找他,莊子就是不想去,也要給惠施這個面子。
不得了的大人物啊!魏國的外相啊!
雖然魏國正在衰落,可惠施一直都是魏國的外相。當年鼎盛時期是,現在也是。所以!面子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