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莊子的故事> 第957章 莊子與惠施是對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57章 莊子與惠施是對手 (1 / 2)

莊子與惠施的關係,也是從這一年開始,頻繁接觸。因為莊子不願意去魏國做官,魏惠王不得不經常派惠施來宋國請教他。而惠施本人呢!經常聽莊子講道,也漸漸地接受了道家學說。

不是說:人生得意的時候信奉的是儒家學說,認為儒家學說是經典。而一旦人生失意,才開始讀老莊。當然!這是後世的人總結出來的,先秦時期沒有這個說法。

楊朱說過:亂世用兵、治世用法、盛世用儒、道家治心。

儒家學說只是在盛世時期,才能用於治理社會、規範社會。而到了亂世,你還用儒家的那一套理論,只會束縛你的手腳和心靈,讓你無法在亂世中生存。

因為!儒家學說是站在社會管理學的角度、立場上來看待人和社會的,而不是站在個體人的角度、立場上來看待人和社會的。所以!到了亂世,或者!社會開始混亂了,儒家學說就失去了市場。你要是再信奉它,只會束縛你的手腳和心靈,讓你無法在亂世中生存。

簡而言之,儒家教導你的什麼潔身自好、君子、己所不欲等等都是站在管理社會、站在如何讓社會和諧的角度、立場上的,而不是站在個體人的角度、立場上的。

站在個體人的角度、立場上,大家為了生存、為了自己的一己之慾,是什麼事都能做得出來的。所以!儒家認為要是這樣地話?社會就亂了,就無法管理。

從表面上看,儒家學說思想好像是文明進步了,可實際上並不然。因為!社會是人與人的組合。不重視個體的人,不重視個體人的感受而強制性地一刀切,規範社會、規範標準,必須會造成一個充滿謊言、假象的社會。大家表面上迫於壓力、壓迫,服從你,遵守你制定的行為標準、道德標準。背後!依然我行我素。因此!必須會造成一個充滿謊言的社會。

而道家是人生哲學、生存哲學。所以說!道家治心。道家學說無論什麼時候只要你靜下心來研讀,都會有收穫的,無論是盛世還是亂世,都能給人以啟迪。

道家認為:我們先不要指望社會、指望國家、指望別人來管理、幫助我們,我們必須學會自助、自救。這是根本!在自助、自救的基礎上,我們再去尋找幫手、尋找合作伙伴。先自助、自救,然後再談婚姻、家庭、家族、團體、國家,天下!

儒家後來也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味就不同了。儒家還是站在領導者的高度上的,而不是從個體、相互合作的角度上出發的。

說白一些,儒家是把世人當傻子、壞蛋,需要他們來管理、規範你的行為。我讓你這樣你就必須這樣,不然這個社會就要亂。他們還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認為你沒有社會公德。所以說!在儒家的眼裡,世人不是傻子就是壞蛋:不知道怎麼做或者淨幹壞事。

道家講自救、尋找合作伙伴、組建家庭、家族團結、團隊組合、國家聯盟。

而儒家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可儒家的修身也是有問題的,他是站在服務於社會而約束自己的角度上,而不是從人性的角度出發的。

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別人打我一拳我必然會還擊一拳。而站在服務於社會而約束自己的角度上來講,別人打我一拳我可能不能還別人一拳。因為!我害怕受到懲罰。或者!我是個文明人,我不能跟別人一般見識。

從人性的角度來講,別人打我一拳我還擊一拳,公平了。結果!被認為是野蠻。而被人揍了一拳,反而被認為是“文明人”。

這就是信仰道家與儒家而產生的不同結果。

惠施也一樣,魏國的衰落造成他事業上的不順,才漸漸地放棄了他以前的人生哲學,信仰起了道家學說。當然!惠施並不是一個徹底地道家,他還是喜歡與人辯論,較死理,不把別人駁倒他不罷休。

從這一年開始,惠施與莊子兩人頻繁接觸。兩人除了談論天下大事外,那就是辯論。

惠施會提出許多稀奇古怪地問題來問莊子、為難莊子,每次都能把莊子問住。不過!過一會兒,莊子又會找到反駁的理由,反過來把惠施難倒。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