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91年,莊周79歲。
秦昭襄王十六年,韓厘王五年,魏昭王五年,宋君偃後元三十八年,宋鈃卒。
宋鈃,又稱宋子,宋國宋城人。
宋鈃,與尹文齊名。著有一書。
記載,孟子曾會見過宋鈃,並稱他為“先生”,孟子自稱“軻”。
宋鈃與宋轍是堂兄弟關係,宋轍世襲了爵位,成為宋家鎮的主人。而宋鈃家族漸漸地淪落為普通百姓,自謀生路。宋鈃與惠施是表兄弟關係,兩人少年時期都居住在宋家鎮。
少年莊子第一次出門的時候,在宋家鎮與惠施、宋鈃相遇。後來在墨家分壇楊朱講道的時候,莊子只看見了惠施卻沒有看見宋鈃。宋鈃聽了楊朱講道後,跟隨一個道家走了,沒有與惠施在一起。
在稷下學宮的時候,因為公子田矩的關係,宋鈃沒有與莊子見面,兩人錯過了交流的機會。
後來的宋鈃,大多時間都在齊國的稷下學宮從事講學,只有少數時間出遊,或者是為齊國辦事暫時離開過齊國。
晚年的宋鈃,與莊子有過交往。具體說來,是從惠施辭官回宋國後,才正式交往的。
宋鈃得知惠施死了,特意過來奔喪,聽說莊子後,才來找的莊子。
年輕時的宋鈃與莊子,兩人都是相互仰慕。宋鈃很服莊子,莊子也很佩服宋鈃對道家學說的理解。莊子經常與人提及宋鈃,稱宋鈃為先生。只是!由於過去的交通和資訊太慢了,兩人最終沒有見面。
宋鈃卒,莊子第一時間趕了過去,為其處理喪事。
看到宋鈃也死了,少年時認識的人幾乎都死了,莊子也決定羽化飛昇。
不說少年時認識的人都死了,就是青年時期認識的人,中年時期認識的人,又有多少還健在呢?
在這個亂世之中,命不保夕,晚上脫了鞋襪,都不知道明天的自己能不能穿上,能不能見到明天的太陽。就算早晨還活蹦亂跳地,說不定還沒有到太陽下山就因為戰亂或者是意外而死了。
真的!活到他這個年齡,已經很少見到了。
特別是宋國,自從宋康王執政後,宋國就更加地混亂了。宋剔成時期積累下來的綜合國力和人心,都在他的暴政下消失了。國庫空虛,宋康王不斷地壓榨,逼迫著宋國人都想著一切辦法離開宋國,移民去往其他國家。
留下來的人,大多都是老弱病殘。僅有的幾個健全人,還要躲避兵役。他們沒有離開宋國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在宋國有牽掛。他們的爹孃、長輩需要照顧,他們的配偶、子女、後代需要照顧。
不是他們腦袋笨,或者是沒有門路離開宋國。而是!出於親情和人心,他們不得不留下來。他們不離開宋國的原因,是他們不想一個人苟活著。
宋康王執政時期,也學習晚年的魏惠王,對世襲貴族進行下手。
魏惠王在莊子的主意下,對魏國的世襲貴族不斷地進行削弱,把他們的封地收回,成為國有。
宋康王也一樣,人民那裡沒有的壓榨了,他只得對世襲貴族下手。宋家鎮雖然還存在,可那個世襲而來的爵位已經被撤消了,宋轍被削為平民,靠吃以前的積餘過日子。宋鈃的家族也一樣,所有與世襲有關的恩惠,都撤消了。
在宋國,不僅僅宋鈃、宋轍家族這樣,一切不在朝堂上為官的世襲貴族,全部沒有了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