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莊子的故事> 第26章 莊子《齊物論》白話文(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6章 莊子《齊物論》白話文(六) (1 / 2)

我今天在這裡說的一番話,不知道跟其他人的談論是相同呢?還是不相同呢?相同的言論與不相同的言論,既然都是言論,不管其內容如何,不過是言論罷了。雖然這樣,那我還是試著把我的言論說一說。

宇宙萬物有它的開始,同樣有它未曾開始的開始,還有它未曾開始的未曾開始的開始。宇宙之初有過這樣那樣的“有”,但也有個“無”,還有個未曾有過的“無”,同樣也有個未曾有過的未曾有過的“無”。突然間生出了“有”和“無”,卻不知道“有”與“無”誰是真正的“有”、誰是真正的“無”。

(作者注:這一段是講道!理解這一段話要結合老子的《道德經》(現代版本)第一章和第十一章。這一段文字對於現代人來講,比讀老子《道德經》來理解道還要難。)

在現在的這個宇宙萬物形成之前,還有一個全新的世界。在那個全新的世界之前,還有一個全新的世界,無窮無盡。

而現在我們所看見的事物,在若干年後、無數年後又不知道變化成什麼新的事物了。而這個新的事物,再過若干年後、無數年後又不知道變化成什麼新的事物了。事物的變化就這樣,無窮無盡!

我們人類生活的宇宙世界就是這個樣子,在不斷地變化中,將來到底變化成什麼樣子,沒有人知道。

將來的人也不知道我們現在的宇宙世界是什麼樣子,正如我們不知道以前的宇宙世界是什麼樣子一樣!

這就是道!

今天我說的這些言論,不知道我說的這些言論我對道的理解,是真的如我所說的這樣地呢?還是?不是如我所說的這樣地呢?

天下沒有什麼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秋毫的末端是秋毫的結束新事物的開始,按照道的變化理論,也許?那個新生事物比泰山更大呢?所以說!泰山比秋毫的末端要小。

世上沒有什麼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長壽,而傳說中年壽最長的彭祖卻是短命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夭折的孩子是他做人的結束但也是他變化成新生事物的開始。按照道的變化理論,也許?那個新生事物比彭祖的壽命更長呢?彭祖的壽命在他面前只是一個夭折的孩子。所以說!彭祖不是最長壽的。

按照道的理論來講,我們都是來源於道。所以說: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體。我們都是道的兒女,道的一部分,都是道,不分彼此!

既然已經認為人與天地萬物渾然為一體,都是道,那我們相互之間還能夠有什麼議論和看法?還有什麼儒家與墨家,諸子百家呢?

既然已經認為人與天地萬物渾然為一體,都是道,那我們相互之間還能夠有什麼議論和看法?還有什麼儒家與墨家,諸子百家呢?難道?就真的沒有了嗎?

以上只是我與我一類人這麼認為的,認為人與天地萬物是一體的,都是道。還有其他人不是這麼認為的,所以!我的議論和看法加上別人的言論理論就變成“二”了,這個世界上就有了兩個不同地理論體系了。“二”如果再加上一個“一”,加上另外一個人的理論,那就變成了“三”了,這個世界上就有了三個不同地理論了。以此類推,最精明的計算也不可能求得最後的數字,何況大家都是凡夫俗子!

所以!從無到有再到“三”,又何況從“有”推演到“有”呢?沒有必要這樣地推演下去,還是順應事物的本然吧。

剛才說了,道是找不到它的源頭,也不知道它的終點。道是無窮無盡的,事物的展也是無窮無盡的;言論也一樣,不曾有過定準。站在各自的立場上看待問題,都覺得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才是正確的。正是因為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待問題、事物,這才有了這樣那樣的界線和區別,以此來區別與他人的不同。

現在!我就來談談到底有那些界線和區別:有左,有右,這是方位。有了左右上下,就有了空間。有了空間就有了自己的位置;

有左有右就有了界限,左與右的中間是中點,因此就有了分歧;

有倫也就是有了序列,因此就了數字。有了數字,因此就有計算、標列;

有倫、有義就有了等別之分。有了級別之分就有尊卑等級之分;

有分解必然細劃,有了細劃必然無法回到整體。本來事物是一體的,有了分解後就很難再重新組合;

有辯駁就有延伸和展,有了延伸和展,就延伸出無窮無盡的言論和不同地道理;

有競比必然有自私,只有自私、只有積存自己的實力,才能贏得競比;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