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莊子的故事> 第25章 莊子《齊物論》白話文(五)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5章 莊子《齊物論》白話文(五) (1 / 2)

耗費心思去爭辯某件事、某個觀點,卻不知道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地。

比如說儒家與墨家之爭,爭論什麼呢?爭論最後的結果不都是相同地?不都是談如何管理社會、如何讓人類生活得更好些?最終結果就是:如何讓人類生活得更好些。是不是?

所以說!這叫“朝三”!什麼叫朝三?

養猴人給猴子分橡慄吃,說:“早上分給三升,晚上分給四升”。猴子們聽了非常憤怒。養猴人急忙改口說:“那麼?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猴子們聽了,都高興起來。

其實!給猴子的橡慄並沒有多,只是換了一種說法。但是!猴子卻以為多給了。

因為!說法不同,猴子被好聽的語言給迷惑了,以為多給了。養猴人開始說朝三暮四,三在前面。猴子以為三比四少,所以生氣。結果!養猴人馬上改口說朝四暮三,四在前面。猴子以為四比三多,所以!就高興起來。

原因就在這裡,猴子被好聽的語言給迷惑了。

正如我們中大多數人那樣,被別人耍猴一樣給耍了。

儒家與墨家爭論的是什麼?儒家與墨家誰的學說觀點是對的?是最好地?其實!也不過是能夠迷惑“猴人”的美麗的語(謊)言罷了。

我們中大多數人都被人當猴子一樣耍了,被朝三暮四變成朝四暮三美麗的謊言給耍了。

儒家與墨家爭論的目的是什麼?其實都是相同地,都是為了讓人類生活得更好。儒家與墨家爭論什麼?不過都是為了推銷自己的學說觀點!

所以!古代聖人不去爭論是非,不站在這個境界、等級、個體的角度上看問題,爭辯是非。他們站在更高一個境界、等級、事物的整體上來認識事物。不去爭論、判斷儒家與墨家誰是誰非,誰的學說觀點是正確的,誰更有利人類生活。而是讓其自由展,看最後的結果。

當然!這是一個比如,不只是以儒家與墨家的爭論來說事。在這以前,還沒有儒家與墨家。這句話的意思是:古代聖人看待事物,站在更高一個級別、高度、境界上,從事物的整體上來把握。

比如說!人,我們單單從人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只顧人而不顧他物,就會造成生態不平衡。而我們站在人與萬物都是天地間的一部分,大家是一個整體,從這個高度、境界、整體來看待人,那麼!就不存在生態不平衡,資源枯竭等等問題了。

古時候的人,有不少人的智慧達到了最高境界。

什麼才是最高境界呢?

那時有人認為,這個世界開始的時候不存在什麼具體事物,是混沌一片,肉眼看不見具體事物。

這樣的認識是最了不起,也是最正確地,正確到不能再正確了,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其次,認為世界之始是存在事物的,那些看不見的具體事物就是物,是道。認為道是混沌一片的,沒有區分和界線。

再其次,認為這個世界是存在具體事物的。而且!物與物之間還有這樣那樣的區別。但是!他們之間沒有是與非的爭論,他們保持著各自為政,互不相干的局面。

自從人類有了認識,對事物有了細分,分出彼此、對錯、你我、此物、他物等等之後,再將事物進行細分,表明上是科學進步,其實認知開始出現偏差了。

我們只知道對事物進行細分,而忘記了對事物進行組合,站在更高的角度、立場、整體上來分析事物。

比如說人!當我們把人從大自然中細分出來後,人就與他物有了區別。人區別於他物,就有了動物與植物之分,就有了大地、空氣、泥土、岩石、礦物等等之分。

當我們再對人進行細分的時候,就有了五臟器官和四肢頭腦等之分。如果我們再細分的話,還可以把我們的身體、器官細分成無數種類出來。

如此類推,就光一個人,就能細分出無數個新的內容出來,新的獨立地個體出來。比如說,又可以細分出心、肺。肝、腸等等。但是!我們要把它們組合起來,這一切!都屬於人!都是人體的一部分。

回過頭來說,如果我們把天地當一個整體的話?當成人的話?如此類推,人和地球上的萬物一樣,都只是天地這個人中的一部分。正如我們人體內的五臟器官、四肢、骨骼、面板、血脈一樣,都只是人體的一部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