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莊子的故事> 第26章 莊子《齊物論》白話文(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6章 莊子《齊物論》白話文(六) (2 / 2)

有相爭,就有了亂世。有相爭必然帶來亂世,相爭是亂世之根本。

這就是所謂的八德,八種常見的現狀。

天地之外的事,聖人總是存而不論;天地之內的事,聖人雖然在研究,卻不隨意說出來。《春秋》上記載的那些君王們治理社會的事蹟,聖人雖然有所評說卻不與人爭辯他們的對錯。

所以!對於事物我們可以地細分它,再往下細分。但我們也要合,把細分的事物組合起來,組合成一個整體。還有!我們也可以往上組合,一直組合到我們無法組合為止。

比如說!我們可以把人細分為四肢、五臟,再細分成皮肉血脈,還可以往下細分。但是!我們一樣要組合,要把它組合成人。再往上組合!組合成天地一體。因為!人是天地中的一部分,就好比五臟、血脈一樣是人體的一部分。我們還可以往上組合!因為!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個星球……

所以!聖人只講他們知道的事,對於不知道的事,他們從來不去議論。

有人會問,這是為什麼呢?

聖人把不知道的事物都放在心裡,不說出來。因為!不知道、不瞭解的事你說出來也沒有用。而一般人則爭辯不休,誇耀於外,以此來顯示自己比別人有見識、本事大,現新大6了。所以說,喜歡爭辯的人,他們都沒有看清事物的本質,爭辯只是為了顯示自己有見識、本事大而已。

所以說:真正地“道”沒有宣揚它依然存在,永遠存在;辯說的最高境界是無須辯說,真理擺在那裡就是最好地辯說,事實勝於雄辯;最大地仁愛不是做表面文章、做宣傳搞形勢,而是實際行動和結果;

最正直廉潔的人,是不注意謙讓這些表面形式的禮節的;真正勇敢、有勇氣的人,是從來不懼怕別人,更不妒恨別人,敢於面對。

道就擺在我們的面前,從來不宣揚自己;言辭表達總有它表達不到的地方,有些事只可意會無法言傳,無法用言語表達清楚;仁愛不是做表面文章、做宣傳搞形勢,做表面文章、做宣傳搞形勢那就不是真正地仁愛了;

一個人正直廉潔到了沒有人說他有缺點的地步,那絕對是不真實的,是做假做出來的,是做宣傳搞形勢,做表面文章當典型樹模樣樹出來的;勇敢、有勇氣的人要是因嫉恨而跟別人生爭鬥,那就不叫勇敢了。以上說的這五種情況,本來是很好地,自然而然形成地。結果!卻因為刻意追求而變了模樣。本來是圓的,結果卻變成了方的。

所以說!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那才是真正地明智。

有誰能夠真正明白什麼叫“不言之辯”、“不道之道”呢?

什麼叫“不言之辯”?就是不需要用言辭去辯說,事實勝於雄辯,這就是不言之辯。什麼叫“不道之道”?就跟“道”一樣,不需要宣揚,它依然存在,永遠存在。

如果有人知道這些道理,那麼!此人的智慧將是無限地大,比天地還要大,簡直是一個無限大地倉庫。無論注入多少東西進去,它不會滿盈,無論取出多少東西,它也不會枯竭。而且!他的智慧大到都不知道自己的智慧出自哪裡?是怎麼來的?

這就叫做潛藏不露、內心明瞭。葆光,內心中有無限智慧,智慧之光。

從前堯向舜問詢,說:“我想征伐宗、膾、胥敖三個小國,每當上朝想與大家商量的時候,心緒總是不寧,這是什麼原因呢?”

舜回答說:“那三個小國,就像生存於蓬蒿艾草之中一樣,陽光有時候照不到裡面去。你總是耿耿於懷心神不寧,為什麼呢?

你覺得你做得不好,沒有照顧好那裡的人民。所以!想征伐那裡,讓那裡的人民過上好日子。

可是?要是去征伐的話,又必須帶來生靈塗炭。所以!你心情不寧,拿不定主意。

過去十個太陽一塊兒升起,萬物都在陽光普照之下,而你的崇高德行遠遠過了太陽的光亮,還愁照不到那裡去嗎?照亮那裡,只是時間的問題,早晚會照亮那裡的。”

欲則不達!所以說!墨家與儒家所鼓吹的治世思想,都是急功近利。甚至!是在忽悠人!就跟昭文彈琴,師曠編寫樂律,惠施高談闊論一樣,都只是求生存的一種技能而已。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