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莊子的故事> 第16章 道家的生死觀(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6章 道家的生死觀(二) (2 / 2)

如果用我的生命可以換來兒孫的幸福、身邊人的幸福、大家的幸福,那麼!我可以去死!

所以說!我們要活在現實世界裡,而不是活在夢想世界裡。

說到活在現實世界裡,就有人腦子轉不過彎來,認為是得過且過,只顧自己。顯然!這也不是道家和莊子所贊同的,道家與莊子、楊朱都不是叫人得過且過的。

其實!得過且過並不是明智地選擇。如果我們得過且過了,在接受了真正道家思想的人面前,你很快就會被孤立起來了。儘管你是別人的兒女、父母或者是兄弟姐妹等,當你得過且過的時候,按照道家生存學理論,你不顧別人別人一樣不顧你。哪怕你是別人的父母、兒女或者是兄弟姐妹。

儘管儒家認為不應該,可在現實面前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包容?你不顧別人,接受儒家學說思想的人一樣不顧你。但是!儒家為了迎合社會輿論的影響,表面上並不會這樣。明明不孝敬長輩,表面上還要裝出孝敬的樣子。明明做父母的有偏心,卻偏偏找一個說辭來掩飾偏心。明明不願意跟別人友好,表面上卻還裝出很友善地樣子……

而道家就不同,道家直截了當,而不做作。你不顧別人、不與人合作,我就孤立你。我沒有必要包容你,我也沒有必要掩飾什麼,做什麼表面文章。

何必呢?為何要掩飾呢?為何不敢面對呢?為何要粉飾太平呢?為何要構建一個充滿謊言的社會呢?

在莊子的《齊物論》裡,就提到了“貪生怕死”。

貪生與怕死是連在一起的,貪生的人絕對怕死。

在莊子的《齊物論》裡,並沒有提到人們為什麼貪生,只是講了要正確面對死亡,正確理解死亡。

貪生怕死的話題牽扯到人生觀、世界觀和宇宙觀,不先說清楚這三觀,都無法改變人們貪生怕死的觀念。

要想改變世人的傳統觀念,不是一句話兩句話的事,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整個社會的事。你可以改變某些人的觀念,可你無法改變所有世人的觀念。改變所有世人的觀念,必須經過長期不懈地努力。而最快地途徑,那就是透過國家權力來推廣。可道家認為:欲則不達。

因為!人們傳統觀念的形成,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經過多少代人而形成了。不是一個地方,而是整個天下!

世世代代根深蒂固都是這麼認為的,你想改變,可想而知。所以說,欲則不達。只有人們自覺地覺醒,才是最好地改變。當歷史的腳步前進到一定地時候,當各種學說理論都試驗過了,能夠倖存下來的,才是人類最終地選擇。

所以!以國家權力強行推廣自己的學說思想,也不是長久的辦法,也只是急功近利,強迫別人接受而已。

在道家面前,在真正地道家面前,無論你使用什麼學說思想,什麼律法,他們都能夠在夾縫中尋找到生存的方法。

任何一個社會,都會給人民一條生路的。沒有人民,沒有人民的賦稅,統治者就無法生存下去。所以!只要給人民一條生路,道家都有生存下去的法子。

剝削者也一樣,手下沒有人,手下沒有奉獻者,他們剝削鬼啊?

行了!只要你還給別人一條生路,道家就有生存下去的法子。

人生,不過是一次生命的過程而已!能夠讓自己活到終老,有自己的自由,有自己的生存空間,足也!

多餘的東東,別人去追求的東東並不是我要的,統統地給我滾一邊去。

有利於我生存,我就追求。不利於我生存,我就躲避,如此而已!

道家追求生但並不是貪生,道家重生與世人的貪生是不同的。貪生是一種無知、盲目。

道家重生,是為了完成這一次生命的過程,完成這一次難得的“生而為人”的生命過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