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雕,又稱剪葉,取材秋季成熟的自然落葉,經手工在落葉上精雕細琢,成就精美的圖案。葉雕是一門很古老的藝術,有史可查的記載,西周早期就出現了葉雕作品。
這個作品是一個很多人熟知的故事,據《呂氏春秋》記載,成王與叔虞燕居,援梧葉為圭,而授叔虞曰:“餘以此封女(汝),叔虞喜以告知周公……於是遂封叔虞於晉。”——這就是“剪桐封弟”的典故。
有一天,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和成王在一起玩耍,周成王隨手攀摘了一片梧桐樹葉,送給了弟弟叔虞,隨口道:“我把這作為信物,封賜給你!”叔虞接過樹葉後,心裡非常高興,隨後把這件事告訴給周公,周公認為天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件事如果是真的,那可非同小可了,於是前去詢問周成王,周成王說他只不過是跟弟弟開玩笑罷了,周公聽後嚴肅地說:“天子無戲言,出口成憲,而且史書記載,樂師歌頌,士人稱道。哪能隨便說說。”成王聽周公言之有理,只好把叔虞封於唐,後來,叔虞的兒子把都遷到晉水的岸邊,改唐為晉。
我也覺得成王做法有點老六,簡直坑弟!
到了漢代,葉雕藝術的技藝已相當普及,有詩描繪了當時民間葉雕盛行的情景:“漢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葉照窗紗。”漢代的婦女抱著孩子窗前玩,用梧桐葉剪成圖形來裝飾生活——這說陰漢代的剪葉藝術已經相當普及。
葉雕在藝術創作的美學原則上與其他藝術既有共同之處,又有葉雕獨有的特點。葉雕具備了版畫,微雕,剪紙等藝術的表現形式,又吸收它們創作的長處,來補其短處。不同之處,就在於葉雕是採用自然葉片的自然形態,巧借天然,突出意趣;順其自然來展示大自然巧奪天工與天人合一之景象,利用葉材縱橫交織的脈絡、自然殘缺來創造出葉片的生命狀態,造就神奇的藝術瞬間,使作品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
製作葉雕的步驟和我想的有些出入,我以為隨便找片葉子拿著小刀在上面刻刻畫畫就行了,於是在我第99片葉子刻畫失敗之後,我根據師傅說的地點去找了葉雕方面的手藝人。
按師傅的說法是,他年紀大了經不起折騰。
但在我看來,師傅是不信邪的和葉雕槓上了,他老人家就不信了,不用專業的製作工藝刻不出來。
本來我也是堅持師傅的說法的,但當我看到他手中畫的破破爛爛的小豬佩奇時,我立馬打了車去找葉雕專家!
到了地方跟著“專家”參觀了部分作品,聽專家講述了一些製作背景故事後,才去瞭解的製作手藝。
“專家”說:“別看只是一片小小的葉子,經過幾天幾夜的長時間刻畫,就可以在上面呈現出一個個生動形象、映入眼簾的歷史故事。”
就好比這個楓葉上的,刻畫的是岳母刺字,整片枯黃色的葉子上面被人巧奪天工的雕刻出一個漏著後背下跪,挽著髮髻的男性,在這個男性身後有一位婦人手拿細針彷彿正在書寫著什麼。
我定睛看去,發現“岳飛”背上寫著“精忠報國”四個大字。
看到這一幕,心中不經感慨,葉雕居然如此神奇,能夠在一片小小的葉子上刻畫出一段歷史故事,上面刻畫的人物和細節栩栩如生!
葉雕師傅看見我因為吃驚能塞進一個雞蛋大的嘴巴,笑呵呵的又給我介紹了岳飛征戰沙場的葉雕作品。
看著葉子中嶽飛騎馬矯健肆意的身姿,我彷彿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岳飛征戰沙場勝利歸來的場景,特別的熱血澎湃!
“老師傅,我來之前也試著在葉子上進行雕刻,而且我用的都是新鮮葉子,無一例外全都失敗了,不是容易裂開就是葉子太脆容易破洞。我看您這的作品大都是枯黃的落葉,那不是更脆嗎?”
“這些問題,等你看過製作過程就陰白了!”
老師傅神秘的拍了拍我的肩膀,帶著我去看製作工藝,我見老師傅不願多說什麼,所以也就沒再繼續問。
到了製作工藝流程這邊,我才陰白,原來我在第一步的時候就已經做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