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昭武二年春二
張軒弄明白這裡面的算計,不由的一陣頭疼。
軍隊之中,各路派系林立,不過張軒的嫡系居多,能夠掌控局面,換句話說,也是外系將領的存在,讓張軒的嫡系將領保持相對團結。而眼前姚啟聖,與張質兩人都是張軒的嫡系。
在權力誘惑之下,就已經開始暗中爭鬥了。
讓他不知道該做些是好?
阻止是無法阻止的。
張質所做所為,或許是有私心的,但是也是因為張軒這一段時間做得有些太過了。讓戶部職權膨脹,幾乎天下稅收都入戶部。已經影響到了朝中權力平衡,就如同北宋前期。
當時朝廷歲入都入三司,所以丞相與三司使之間,就矛盾重重。
畢竟作為是首輔大員,文官第一人,在財政事務之上,沒有發言權,這是張質萬萬不能容忍。用現代的話,就是這工作還怎麼展開啊?
但是姚啟聖,他作為戶部尚書,他不能不為本部門爭奪利益,總不能天上掉餡餅卻不要吧。只要張軒給戶部加擔子,他就敢吃下來,越吃越大,就成了而今的樣子。
而戶部要做這麼多事情,不能不攬權。如果沒有鐵腕的話,張軒分派下來的事情,怎麼能執行下去?
誰也不肯退步,就成為而今的摸樣。
張軒一時間也找不到切入點,只能先放放看看姚啟聖是怎麼應對。
不過一日,姚啟聖就來見張軒了。
“先前首輔所言極是。”姚啟聖說道:“戶部事務繁忙與大學士之職不能兼顧。自然要分開,只是有一件事情,也是當務之急。就是戶部權大。已經影響朝中平衡。天下諸般稅入,皆入戶部,戶口之藉,轉運呼叫,朝廷開支,預算決算,如此等等,戶部當天下之半,實在非其所宜。”
張軒說道:“此事,姚卿有什麼想法?”
在明代的時候,戶部雖然是賦稅所在,但是並非所有財政收入都是入戶部的。就好像運河上好幾個關卡,是隸屬工部的。還有各地一些贓款罰銀,是走刑部的,兵部還有馬政收入,等等。
所以說,財政大頭是在戶部,但戶部不能盡攬天下之財。
只是張軒覺得這樣不對,他有意將各部收入,全部掛在戶部之下,而各部的辦公開支,全部由戶部撥款。再加上為了支付前線開支的種種改革,就造成了而今,戶部獨大於六部的局面。
姚
啟聖說道:“臣請分拆六部。六部自周以來,傳承已久。然而如今事務繁多,非六部可以容納,故以臣之見,莫不在內閣設六官,即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總理各部事務。首輔總覽朝政。”
“各部分拆,有事則設,無事則廢。理清上下。庶可無患。”
張軒一聽,不得不承認,他選出來的大臣,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
看看姚啟聖這拆招。
張質是想讓去除姚啟聖戶部尚書一職。但是姚啟聖轉手,將戶部尚書這個官職,變成了歷史。
張軒想來,即便是張質聽了這個建議,也不會拒絕的。
就如同眾建諸侯而少其力一般。內閣下屬的各部門越多,則各部的權力也就越少,內閣的權力也就越大。如此一來,內閣諸位閣老,才能坐穩群相之位。而且這也暗合張軒之意。
張軒早就想將各部拆分了。
這也是而今朝廷事務越來越多的現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