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長江之上,夏朝水師強橫之極,可以說但凡有一艘船掛清廷的旗幟,就立即擊沉。
多爾袞本想讓吳三桂在四川之中籌集水師。但是看了這情報,只好先放一放了。另外一個備用方案就被多爾袞翻了出來,這個方案不是別的,就是聯絡荷蘭人,請荷蘭人為大清訓練水師。
這個建議還是湯若望提出來的。
湯若望投靠清廷之後,一心一意想出頭好傳教。為清廷解決了不少困難。比如是北京炮廠的一些問題。黃澍是一個幹吏。但是畢竟不是技術官僚,僅僅憑藉當初聽過一耳朵,在大規模生產火炮之上,感覺困難重重。遍請北京能工巧匠。
湯若望就在其中。
湯若望還真有幾把刷子。為黃澍解決了不少問題。並重建遵義鐵廠,為北京炮廠供應鋼鐵。被黃澍推薦,又在天文曆法之上有所建樹,被清廷高層所知曉。
就是他知道多爾袞想建立大清水師的想法之後,毛遂自薦,推薦聯合荷蘭人建立大清水師。而且他的建議不僅僅與此,還建議以開放貿易為誘餌,引誘荷蘭人北上。
這就再說一下荷蘭人與鄭氏之間的關係了。
荷蘭人與鄭氏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競爭對手。不過,在鄭芝龍投靠大夏之後,以官方的名義近乎壟斷東南海上,有大夏的支撐之下,鄭芝龍在大夏朝廷之中安安分分的,但是在海上卻一點也不安分。
雖然沒有與西洋人兵戎相見,但是在競爭之上,一點也不手軟,最少荷蘭人最重要的一條商道,就是被鄭氏給截斷的。
甚至荷蘭人航線最北端被限制在臺灣了。
與日本貿易必須經過鄭氏轉一道手。其中利益損失大了去了。
甚至荷蘭人還知道,鄭氏之中有一種呼聲,那就是荷蘭人只需在巴達維亞等著收貨就行了,其他事情鄭氏都可以代勞了。但是這種代勞豈是荷蘭人願意的。
故而荷蘭人對鄭氏的不滿,不是一日兩日了。之所以引而不發,卻是兩個重要原因。
一個荷蘭人離不開鄭氏,蓋因鄭氏幾乎壟斷了南中國貨物。即便澳門開港,但是鄭氏在廣東也並非沒有影響力的。而且隨著鄭氏在夏朝的地位穩固,鄭氏貨源大增,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利益。讓他們忍了下來。
另一個卻是鄭芝龍了。
鄭芝龍的名字,在海上可是大名鼎鼎的海上蛟龍,而今鄭氏的實力是最強大的地步。他們覺得打起來,未必有勝算。
但是短短一兩年之間,什麼都變了。
鄭芝龍居然死了,讓很多荷蘭人都不敢相信,那個男人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了。鄭芝龍一死很多人都蠢蠢欲動起來。但是僅僅是蠢蠢欲動而已,畢竟鄭芝龍死了,鄭家的實力還在。
但是鄭軍又有了南京之敗。
以荷蘭人為首的西方人覺得鄭氏的實力需要重新衡量,乃至於鄭芝龍到底是虎父犬子,還是虎父無犬子,還需要細細觀察。
如果不是鄭氏因為實力受損,還有內部爭鬥的原因。開始收縮了一些勢力範圍。荷蘭圍攻鄭氏的戰爭早就開始了。
不過,荷蘭人也是有一個疑慮的。對圍剿鄭氏,他們不在乎,他們唯一忌憚的是夏朝的實力。夏清之間的戰爭,荷蘭人並非不知道,這動則幾個方向,戰場投入數十萬大戰。動用數千門大炮,不計其數的火槍。讓荷蘭人對清朝與夏朝都有了一分敬畏。
西方人都是最重實力的。
有實力自然會尊重你。
因為忌憚夏朝,故而這一場戰爭一直在醞釀,而沒有實行。湯若望雖然身在北京,但是他的圈子裡面對各方的訊息還是很靈通的,他看到兩方的顧慮,心中立即嗅到了機會。
於是他抓住機會,將這一件事情捅到了多爾袞的面前,多爾袞當即立斷,與荷蘭人聯絡。
多爾袞不在乎荷蘭人能不能贏,他只是想讓張軒後院起火。反正是惠而不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