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馬政與離間
樞密院距離皇宮並不是多遠,僅僅是一牆之隔。
袁時中得了詔令過來,還是需要一點時間的。等袁時中過來的時候,張軒已經將關於樞密院上報的馬匹數量,馬匹缺額,補充困難,等問題的奏疏,全部看了一遍。
只見桌子上,層層疊疊的放著這些文書,還有吳梅村從其他地方找過來,明代關於馬政的記錄。
不過,張軒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那就是這些東西,對張軒來說,沒有一絲幫助之處。原因很簡單,明代的馬政都在北方,南方少有養馬的人家。而今不看制度,單單看張軒麾下的土地,也是少有能養馬的空曠土地。
“想解決這個問題,恐怕還在吳三桂身上。”張軒心中暗道。
“臣拜見陛下。”袁時中的聲音打斷了張軒的思考。
張軒說道:“大兄你來了,吳三桂派人到了ChóngQìng,我想樞密院派人去和他談談?”
袁時中說道:“陛下的意思,想將吳三桂拉過來?”
“不。”張軒說道:“吳三桂三姓家奴,他敢過來,我還信不過他的。和他談的事情,是馬。”
袁時中聞絃音而知雅意,說道:“可是從四川買馬?”
四川以西就是西藏,是能夠養馬的。這是張軒能接觸到最近的養馬地了。
袁時中也知道馬匹的重要性,如果沒有足夠的騎兵,北伐之事可就難了。不過,他心中還是有些疑慮的,說道:“吳三桂會賣馬嗎?這可是與鹽不同。”
張軒說道:“沒有不同,不過五十步與百步而已。他既然做了初一,就想做十五。不過恐怕要獅子大開口了。”
張軒對吳三桂的心思揣摩還是有一些的,不過是想將遼東將門的事情,想在四川在做一遍而已。
“那財政上?”袁時中有些猶豫說道。
“給。”張軒咬著牙說道:“大內的工程全部停了,大抵能省出來幾萬兩,你在樞密院湊湊,我再想辦法從鹽商那邊弄一筆款子,去填西邊的獅子口,我倒要看看,他能不能撐死。”
該省的錢一定要省,不該省的錢,萬萬不能省。
而且大夏騎兵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卻有一批有經驗的騎兵軍官,只要及時補充馬匹,大夏騎兵的戰鬥力還是能夠保留的,但是時間長了,等這一批人都養廢了,再想重建騎兵,就是千難萬難了。
所以這一件事情,一定要快,不能慢了。
而且,張軒未必單純是想要馬匹,他很清楚,明與清是不同的,在明朝行得通的事情,在清朝未必能
行得通了,吳三桂有這般心思,真當北京那一為是瞎子聾子傻子啊?
雖然水至清則無魚,但是如果水太渾了,北京要吳三桂在四川何用?
這也是一種離間的手法,唯一的問題是太耗錢了,三瓜兩棗的,吳三桂未必原因,唯有大手筆,用金銀晃花了吳三桂的眼睛才可以。
“權且寄放在吳三桂之處罷了。”張軒心中暗道。
袁時中或許理解了張軒這層心思,或許沒有理解,他心中將這一件事情,放在執行層面上,說道:“陛下準備讓胡澹做這一件事情?”
“不。”張軒說道:“我準備派人去一趟四川,看一看吳三桂的軍力。順便談一談這一件事情。”
張軒從來沒有忘記他兩翼齊飛計劃,四川是關鍵一環,離間吳三桂與清廷的關係是其中一環,而探明吳三桂在四川的底細也是其中一環。
張軒不動手則已,一動手。一動手就一定要結果。
袁時中說道:“那麼陛下屬意誰?”
張軒沒有直接說,而是說道:“此人一定要是老將,熟悉戰陣,能看清楚吳三桂所部虛實。”
張軒一時間也麼沒有人選。
眼力這東西,必須是經驗豐富的人才有,而經驗豐富的將領,大多都身居要職,總不能讓一個重將過去吧。
這不是形同發配嗎?
而張軒不熟悉的將領,縱然有這樣的眼力,張軒也不大相信,原因也很簡單。
眼力這東西,是很難量化的。張軒唯獨信得過這個人,才能信得過他的眼力。
一時間,還真找不到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