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接見大臣
姚啟聖說道:“陛下英明。”
張軒說道:“廢兩改元之事,你還要拿一個章程不來,他日在眾人面前議一議。”
姚啟聖暗道:“恐怕要有幾個不眠之夜了。”
張軒這邊上嘴皮一碰下嘴皮的事情,但是到了姚啟聖這邊卻是很是麻煩瑣碎的。
一分政令的頒佈,首先要有理論上的基礎,必須在儒家經典之中找到支撐,然後要權衡各方面的利益,並照顧皇帝的心思。又要好執行。
想這樣方方面面都妥妥當當的,定然讓姚啟聖耗費極大的心神。
不過,對於姚啟聖來說,這並不是壞事。
而今的姚啟聖正值壯年,在年紀上與張軒相仿。正是精力充沛的時候。不怕做事,就怕不做事。
張軒也知道姚啟聖手中的這兩個差事,定然會讓他忙的四腳朝天,也就沒有心思留他了,寒暄了幾句,就讓姚啟聖回去做事了。等姚啟聖一走,張軒從座位上站起身來,伸伸懶腰,對身邊的吳梅村說道:“下一個人是誰?”
吳梅村畢恭畢敬的說道:“陛下,等一下是劉文秀劉將軍,與艾能奇艾將軍。”
吳梅村出仕之後,張軒愛吳梅村的文采,就讓吳梅村在張軒身邊隨侍。即便是張軒在後世也是聽過吳梅村的大名的,不是別的,就是那個“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 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圓圓曲。
將吳三桂黑的一塌糊塗。
張軒中樞一直有一個被人詬病的問題,那就是發出的詔書文采不夠。畢竟張軒覺得公文能夠清楚明白就行了,但是在這裡時代卻不被理解,畢竟尋常文書不要求文采或許沒有問題。但是一些冊封文書什麼的。還是要一些文采的。
故而下面的人就推薦了吳梅村。
張軒自然接納了。
而今張軒大部分詔令都是由吳梅村草擬的,讓張軒不得不承認,這文章寫的,張軒是萬萬不如的。
張軒起來運動兩下,踢腿揮拳兩下,然後再次坐在位置之上,輕輕咳嗽兩下,又變得端莊嚴肅起來,說道:“請他們過來。”
作為皇帝,張軒最重要的兩項工作,就是批閱奏摺,接見大臣。在張軒看來,接見大臣的重要性,還在批閱奏摺之上,畢竟面對面也是交流,批閱奏摺也是一種交流。不過,批閱奏摺其中可能有虛假的地方,但是當面說清楚
,卻鮮少能有弄虛作假的。
畢竟張軒覺得他這雙眸子還是明亮。
他每日在早飯之後,接見大臣,一直到晚飯時分,吃過晚飯之後,將奏摺拿過來,一一批閱。到張軒手中的奏摺,已經內閣批閱過了,張軒同樣的批一個準,不同意的讓該大臣再奏,或者面議。因為很多事情都在白天接見大臣的時候處理過了,故而晚上批閱奏摺的時候,更多是走流程。
姚啟聖是忙活過不知道多少不眠之夜,但是張軒也不輕鬆。
創業唯艱,不管做什麼都一樣。
劉文秀與艾能奇一起到了。劉文秀眼神有些複雜的看向張軒,這一路上所見所聞,讓他不知道有多少不眠之夜,即便他心中再不服氣,也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張軒已經不是他們可以動搖的。
面對張軒,劉文秀只能忍一時之氣,恭恭敬敬的行禮,與艾能奇說道:“拜見陛下。”
“劉兄弟,艾兄弟。”張軒笑著起身,將兩人虛扶起來,說道:“這麼多年不見,別來無恙?”
這兩人算是張軒的舊識,當年也沒有多少交情。只是而今的張軒似乎變得虛偽多了。與兩人落座之後,就與他們談起當初在義軍之中的舊事。張軒笑著將當初在黃陵城下,想要逃走,卻被羅玉嬌又抓了回來的事情說了。
自然是引起一番輕笑,劉文秀笑道:“也幸虧當日陛下沒有遇見我,否則就沒有這大夏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