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郭之奇
天然禪師畢竟要在廣東地面駐錫的。他嘆息一聲道:“阿彌陀佛,檀越太過心急了。”
張軒聽了,沉默一會兒,長嘆道:“禪師所言極是。”
張軒反省自己,的確是太過心急了。他入主廣東,滿打滿算也不沒有一年,一年之內,想竭廣東之人才,廣東之地利,為他所用。豈不是太心急了。得城池易,得人心難。
或許時間,是一劑良藥。
縱然清廷如此不得人心。時間長了還是有人為之所用的。但是作為一員將領,他有自己的戰略判斷。他決計不相信,清廷就這樣善罷甘休的。縱然是大夏不希冀於北伐。清廷難道就這樣就滿足了。
想要南北分立。中間非有幾場勢均力敵的大戰不可。
蜀中的戰事,僅僅是一個開始。大夏與清廷大規模戰事還在後面的,張軒覺得他不可能在廣州待多長時間,可以幾個月,一兩年左右,就要轉戰北方了。但是在這一兩年之內,能將永曆朝廷給連根拔起嗎?
張軒並沒有絕對的信心。
原因無他,桂林以西,雲貴之地,幾乎是窮山惡水,這樣地勢,一兩年之間,真能一一掃平嗎?再加上各地土司複雜的局面,很多時候,火炮都派不上用場。大部隊也展不開。
張軒才迫切的希望,能穩定廣東局面。最少在大夏主力北移之後,廣東能成為支撐西南戰場大後方,而不是南方的隱患。
天然說道:“物有興衰,非人力所能及,朝代興替,一愚夫何能為之,大將軍秉仁德之心,行正大之事,何愁廣東士人不歸心。問一老僧又能什麼用?”
張軒說道:“我雖然本仁義,不願意大做殺戮。以文字殺人。但是大師,天下紛亂,廣東太平日子,來之不易,而今雖然廣西尚有戰事。但卻也不能波及到廣東,一旦有人心懷莫測,使廣東陷入戰亂之中,所傷及百姓,恐怕不下千萬。吾即便不欲殺人,也不得不殺人了,禪師慈悲為懷,可有解決之法。”
天然禪師微微一嘆,說道:“貧僧明白大將軍的意思了。廣東陷入戰亂之中,也不是貧僧所願。”
“好,有禪師這一句話,我就放心了。”張軒說道。
隨即兩人的話轉到佛法之上了,張軒對佛經從來是一知半解,而天然禪師不愧為高僧。各種佛經信手拈來。給張軒一一剖解明白,但言下
之意,還是想讓張軒對廣東士林示以寬。
張軒其實也是這個意思,能竭盡廣東人力物力為之所用,自然是最好,看現在的情況,張軒只能推而求其次,這些大明遺老遺少們,想隱居隱居,想寫詩寫詩,想懷念故國就懷念故國去。只要不起兵造反就行了。
談論半晌。張軒就告辭了。最後留下千兩白銀的香油錢。說是給佛祖重塑金身。
天然禪師送走張軒之後,沒有多長時間,就有幾個人來拜訪他了。
其中就有張家玉與郭之奇等人。如果張軒知道這些,就一定知道,他來對地方了。其實後世南方抗清勢力,與佛門之間的關係,本來就很密切。後世什麼少林五祖,也有反應。
天然禪師與這些人交鋒本來就很深。
“禪師覺得,張軒是何等樣人?”其中一個人問道。
天然禪師敲著木魚,手中轉著念珠,口中念著佛經,眼睛似閉非閉,好像沒有聽到一樣,好一陣子,才說道:“此君必能殺人。心有慈悲之念,卻也有殺人之意,此人主政廣東,你等所想之事,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