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準備二
人力物力的籌備,這方面張軒告一段落了。
張軒說道:“林察。”
林察立即出列道:“下官在。”
張軒問道:“而今廣東海面如何?”
林察說道:“大將軍,神機妙算,允許民船裝炮之後,海盜生計日益艱難,下官合民船圍剿,沿海各地,大抵安堵,只是航道之上尚有海賊盤踞,一時間顧不上他們。”
張軒也沒有想到,他開海禁之後,允許民船裝備火炮之後,居然有這麼大的變化。
他之所以做這個決定,其實也不過用來對抗洋人而已。
海面之上,洋人所謂持劍行商,不過是能搶就搶,搶不了再做買賣。在西洋海盜那邊火炮從來不少,張軒自然不能讓中國海商太過吃虧。只是張軒並不知道。張軒的這個舉動,讓他在海商團體之中,很得人心。
而這個時代,官府徵用民船剿匪,打仗什麼的,太正常了。而且很多海盜,不,大部分海盜也不過是民船上裝載火炮而已,包括西洋海盜,如此一來,水師的實力大增,以水師船隻為骨幹,以民船作為策應,沿海的海盜都待不下去了。
當然這也有沿海的大海盜都被收編的緣故。
不管怎麼說,張軒無意弄出了藏兵於民的套路,看上去不錯。至於將來會不會有反噬,那是將來的事情了。
張軒說道:“既然如此,你就調水師入西江,從廣東到梧州的航道不容許有一點差錯。一旦有問題,我唯你是問。”
“是。”林察說道。
張軒各個方面都做了準備,幾乎竭盡廣東的人力物力來支撐曹宗瑜打著一仗。張軒僅僅給曹宗瑜寫了八個字:“臨機決斷,後方勿憂。”
就在夏軍這邊,緊鑼密鼓的準備大戰的時候。瞿式耜一點都沒有感受到對面的氣氛不對,也是不準備的。他雖然感受到有些不對,但是桂林方面的事情,卻讓他不得不面對了。
對於遷都之事,瞿式耜之前反對,現在還反對。
劉承胤所說的桂林現在局面危機的話,瞿式耜幾乎一個字都不相信。
不管是劉承胤防守的北方防線,還是瞿式耜防守的東南防線,不管怎麼說,還有一個完整的防線做支撐。一旦永曆去了四川,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局面。現在樊一蘅也沒有整合好川南。樊一蘅在川中的勝利,是建立在樊一蘅與楊展的合作之上。雖然他們兩人看上
去上下極關係,但是實際上是合作關係。楊展負責打仗,而樊一蘅負責搞定楊展的後顧之憂,比如對朝廷那邊的交代,比如與其他明軍的合作。而有楊展的支撐,樊一蘅所說的話,才有人聽。
但是楊展剛剛與張獻忠打過仗,現在又要與清軍交鋒,勝負如何,瞿式耜並沒有多樂觀。
當然了瞿式耜心中也有私心在。
從擁立永曆起,他就是內閣首輔,而今雖然被劉承胤趕出桂林城,但是他在桂林城之中根基深厚,朝廷之中,有很多人都是瞿式耜的人。所以即便瞿式耜不在桂林,也讓劉承胤寸步難行。
他認為拿下劉承胤,重回桂林城主持大局,也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
但是如果劉承胤一遷都,這都說不準了。
或許可以這樣說,遷都一事,在大明大局上,不能說好無必要,但也不是太緊要的事情,但是劉承胤來說卻是非常緊要的事情。
瞿式耜面對這個局面,心中思來想後,最後微微一嘆,暗道:“如果張兄還在,就好了。”
如果張同敞還在,不管是代替他坐鎮此間,還是迴轉桂林,他都可以放心的。正因為張同敞一死,斷他一臂,他才感受到沒有臂助的感覺,他身邊文學之士從來不少,但是能帶兵統御一方的人才,卻是沒有幾個。
這才有瞿式耜給郭之奇寫的書信。想用郭之奇代替張同敞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