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墨者榮耀> 第694章 高句麗也是如此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94章 高句麗也是如此

生活中一直都是在做選擇,每個抉擇都要面對一種結果,大隋、瓦崗、河西,魏徵就是這樣一路走過來,其中有困惑、不知所措,有後悔,有承擔。魏徵若有所悟,遺憾地說:“難怪沒有千秋大業,不過也好,如果前面人把事情都做完了,後面的人又怎麼辦。越王,那我們現在對外的目標就是突厥和高句麗,對內的就是一日三餐。”

楊崇搖著頭說:“要對付的只是高句麗,突厥我會留著,殺戮太多,會讓東北各族抱團取暖,最關鍵的就是人口,天下太平,中原的百姓就不願背景離鄉,我們必須把突厥等族的百姓看成自己的百姓,塞北和東北才有可能有未來。只要我們有耐心,時間在我們這邊,魏大人,既然來了洛陽,就陪陪我,把對高句麗的這盤棋下完。”

魏徵再一次苦笑,自己的長處不在於運籌帷幄,要是換做房玄齡差不多,楊崇說的意思,其實就是要自己留在洛陽;只要自己不在,長安的風波就會慢慢平息下來,韋雲起是個聰明人,殺伐果斷,不會在小事上死磕,不過也好,就當在楊崇身邊協助軍機,接觸一下對付高句麗具體運作的內容。

高句麗國內已經吵的不可開交,隋人狡猾,高句麗的權貴不敢相信,楊崇會為了六萬俘虜把遼東交出來。這些俘虜都是為王室和權貴無償工作的,交出去,影響的是他們的利益,心理難免有些怨恨;乙支文德反而很敬佩老友所夫孫的魄力,這件事辦得堂堂正正,不管最後什麼結果,現在讓高句麗站在一個理字上面。

蓋蘇文聽朝堂上爭辯了快兩個時辰,感覺耳朵都快起繭,低聲對乙支文德說:“這些人難道不清楚,楊崇要的就是一個打大仗的理由,就希望我們不答應,那樣就可以壓制國內反戰的呼聲。”

中原人對攻打高句麗有擔心,這也是楊崇一直不敢全力出兵的原因。但是如果高句麗扣著隋軍俘虜,楊崇就能獲得軍方的支援,在民族情緒憤怒的時候,輕易地獲得大規模徵調軍隊的許可。蓋蘇文和楊崇的軍隊打過幾仗,曉得高句麗的軍隊差了一個檔次,楊崇只需要十五萬大軍,恐怕就能橫掃遼東了。

理是這個理,但是大多數人都願意忽視,乙支文德苦笑著說:“別得了便宜還賣乖,這話你留著回去和你老子說,淵氏是僅次於王室的得利者,你沒聽禮部在說,你們家用了一萬三千俘虜嗎?”

兩個軍事天才在逗嘴,被高句麗嬰陽王高元看得清清楚楚,直接招呼乙支文德說:“大將軍,說說你的看法,到底楊崇什麼意思?”

乙支文德大步走到大殿中間說:“大王,其實楊崇不在乎遼東,他在源水頭設立的是東北經略使,如果整個東北都是他的,突厥、室韋、契丹等族一起唯大隋馬首是瞻,難道我們佔據遼東,就能和大隋扳手腕?楊崇看得很遠,遼東不過是一個臺階罷了。我相信,只要把人放了,遼東楊崇肯定不要,並且楊崇軍隊作戰放棄式與原來完全不同,這些人就是放回去也當不了兵。”

這是乙支文德給自家人圓面子,這些俘虜在苦寒之地勞碌多年,身體早就垮了,只是求生的慾望支撐著他們。高元咬咬牙問:“能不能讓大隋再給一點補償?”

乙支文德笑了起來:“大王,你想要什麼樣的補償?”

嬰陽王高元毫不猶豫地說:“我要玻璃和香皂的配方。”

站在一側的高句麗東部大人、大對盧淵太祚眼裡閃過一絲兇光,嬰陽王高元對外想著撈好處、不顧大局,對內則時時刻刻想著削弱淵氏這些世家的實力,把分配出來的軍政大權拿回去。高句麗雖然以向隋遣使乞降和送還叛臣斛斯政,獲取了隋煬帝的諒解,但嬰陽王高元仍不肯遵從隋煬帝入朝召見,就是為了一己生死置國家於不顧。

這也是導致楊崇在兩三年內統一中原後,就開始對遼東下手,好不容易眼下有了這個機會,國力困弊的高句麗能有機會解決外憂,騰出精力穩定國內矛盾,恢復經濟生產,高元還在異想天開。誰不知道玻璃和香皂的配方是楊崇的立身之本,就是楊崇身邊的親戚好友,都是不得擅入的禁地,高建武有這個想法,那就是在告訴楊崇我不同意,還是挑釁式的表態,戰爭就變成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乙支文德斷然說:“大王,你要是抱這個想法,不如我們直接備戰。我們只要開口,楊崇一定不會回絕,會拖延到開春出兵,打完仗再說。其實我們要那裡,除了是糧倉,也是為遼東千里長城的建設爭取時間,按照末將的看法,可以先答應下來;最起碼能保證明年的糧食收成。”

遼東千里長城,就是在高句麗幾次正面戰場慘敗後,嬰陽王高元擔心大隋統一之後,再次來攻打高句麗,而讓乙支文德負責督建的;長城東北自扶余城起,西南至海,不僅僅是原有的山城連線,而且是加強縱深的複合式防線。這樣的長城不是一日可以建起,而是需要時間,多年的時間。

再說現在高句麗缺糧,楊崇用了一年的收成換取了對東北的優勢,高句麗是得到實惠的,如果達不成協議,大隋從三面派出騎兵來毀莊稼,那遼水北面的地盤在不在手上,又有什麼差別。一提到糧食,人群中都發出不同的感嘆聲,不少官員都跟著表態,日子苦一點沒問題,可是沒有吃的,軍隊怎麼辦?

高元這幾年能明顯感受到群臣對自己的淡漠,要不是三次擊退隋軍,自己在百姓中有著崇高的威望,這些人恐怕已經把自己趕下臺去。楊崇的事蹟高元聽了很多,最感同身受的就是士族門閥對自己的鉗制,王與馬共天下,中原如此,高句麗也是如此;高元在心中喟嘆一聲,表面上還是笑容滿面,頷首說:“那就按大將軍說的辦。”

&nbsp本章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