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千年淚之花蕊夫人> 第五章 家國天下(7)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章 家國天下(7)

到了第二年955年二月,庚子朔(初一),天空中居然出現了日食。

日食對於現代人來說最多隻不過是一種罕見的天文現象,而在這不知其成因的古代,日食的發生會讓人們陷入極度恐慌之,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日食是一種凶兆。

當欽天監的太史丞急奔奏報“天狗食日”時,我正與保元在清和宮中陪伴太后用午膳。

太后、保元聞奏皆面露驚俱之色,保元急更朝服往前朝準備率領眾臣到殿前設壇,焚香祈禱上蒼赦免蜀地眾生之罪。

太后帶領後宮妃嬪齊集會真殿,供奉諸天神佛,陪同法師誦經祈求平安。

當我等跪在會真殿時,忽聽得殿外傳來一陣高似一陣的擊鼓聲和呼喊聲。我不明究理,側目望向靜宜,靜宜低聲道:“是太史官們擊鼓呼喊,祈求上天消災免難,趨吉避凶呢!”

我寧神細聽,確實如此,只是那震天的鼓聲似打在心上,只覺得自己整個心房都顫動了起來。

殿外的天空越來越暗,天地終於陷入了一片無盡的黑夜之中,會真殿裡燈火通明,可是看著殿外空洞而了無生氣的虛空,我的心還是懸了起來。

我知道太陽過不了多久就會再次照耀大地,可是卻也不免擔心那千百年來流傳著的預言。都道太陽代表帝王,而日食是上天對皇帝的警示。

而今大蜀發生日食,那會不會是保元有什麼不測?我不知道自己這樣一個接受過現代教育的人,竟也會這樣迷信起來,可是我自己經歷的一切,不也正說明了某些存在並不只是傳說。

忽想起,前些日子翻看史書時,《竹書紀年》中有“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喪六師於漢”的記載。難道,難道這真是戰事爆發不利蜀國的先兆?

惶惑間,殿外忽然傳來歡呼聲,太后扶著錦素起身往殿外走去,只聽得到處一片歡騰——太陽出來了,太陽出來了!

我抬頭望向天空,一團暗影後刺目的光亮耀然天際,擊退了四周的黑暗……

“阿彌陀佛,總算過去了,阿彌陀佛……”太后望著天空,合什喃喃地念著佛號。

我亦合什默默向上蒼祈禱著保元與蜀地百姓的平安:“十方三世諸佛菩薩,一切天眾、龍眾護法,請佑我大蜀子民平安吉祥,佑我的夫君和家人平安吉祥!”

半個時辰後,太陽恢復了燦爛奪目,而保元亦自前朝回到了清和宮。

太后遣後宮諸妃各自回去休息,只留了保元和我陪她坐著說話。

待眾人退出殿外,太后向保元道:“昶兒,今日日食太史官可有什麼說法沒有?”

“回母后,太史丞道今日之食乃是災兆之象,然所謂何事卻也說不出來。”

“既然說不出來,又何以判斷是為災兆之象?”太后面上隱現怒容,又道:“這些太史官,平日裡推星排盤,占卜吉凶,個個說得好似有通天徹地之能,如今倒好只會一味說些含糊不清之語。”

“母后息怒!”保元軟言勸慰太后道:“凡人再有本事,也難料天意,即便今日之食預示著災禍,兒子作為一國之君也有護佑大蜀百姓蒼生的決心。所以,母后大可放寬心,切莫為了這等有事過於勞神。”

然而太后始終憂心忡忡,不停唸叨,要保元加強自身護衛。

其實我在旁細細觀察保元神情,發覺他亦是強掩憂慮,思前想後,覺得還是要出言勸慰一下他與太后。

“母后,皇上,其實依蕊兒看來,日食不過只是如同日升月沉,斗轉星移一般的天文現象,實不足以預測福禍的。”我從旁插話道。

“喔?!”太后望著我,道:“蕊兒如此見解可有憑據?”

“回母后,前些日子蕊兒恰巧翻看了一些前朝歷代的史書,其中對於‘日食’之象記載頗多,唐代劉餗所著的《隋唐嘉話》中更有關於唐初年天文官李淳風預測‘日食’和修改曆法的事蹟。”

保元點頭嘆道:“蕊兒前些日子整日埋頭讀史,想來定是看了不少奇聞軼事,不如講來我與母后聽聽。”

我頷首答允,細細地將我看到的史料說與他二人聽。

話說,唐代初年,那時國家行用的是《戊寅元歷》。而時年25歲的李淳風對這部曆法做了仔細研究後發現它存在著不少缺陷。於是上書朝廷,指出《戊寅元歷》的多處失誤,並提出了修改方案。唐太宗聞之很是開明,不但採納了他的建議,還將其選派到了太史局任職。

李淳風到得太史局後,潛心研究前人曆法,綜合了前人曆法中的優點後,又融入了自己的新見解,編成一部全新的歷法。一年後,他按自己推算出的新曆法計算出某月初一將出現日食,然而按照舊曆書,這天是沒有日食的。於是他把自己推算出的日食發生、結束的精確時刻上報到朝廷。

既然太史丞預報,唐太宗便不能不理,於是到了這天,他半信半疑地率領眾官趕到殿前,準備好救護儀式。

快到李淳風說的時間了,天上圓圓的太陽還是毫無動靜。太宗不高興地說道:“若日食不現,你可是欺君之罪!”

這欺君之罪可是要被殺頭的,李淳風卻毫不懼怕地說:“聖上,若無日食,臣甘願受死。”

說罷,李淳風在地上插一根木棍,影子投射到牆上,他在牆上的影子邊劃了一條標記,道:“聖上請看,待日光再行半指,照到此處時,日食立現。”

果然,如李淳風所言,天上的太陽開始被一個黑影侵入,而時辰正與他所說的分毫不差。於是百官下拜祈禱,鑼聲、鼓聲響成一片。自此後,於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朝廷決定改用李淳風的歷法,並將其命名為《麟德歷》。

我又謂太后和保元道,就《春秋》一書中所記載的日食便有37次之多。

保元聽完我所說的一切,眼中神采已復,含笑謂太后道:“母后,方才兒臣心中其實也是不甚煩憂,然而聽完蕊兒所說史書中的記載,現下竟然輕鬆起來。想來這可以為人所預知之事,定不是什麼神秘莫測的事物,而且兒臣亦有印象,古來日食是常有之象,雖偶有災禍相隨,但多數時候是平安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