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星城,喬喻母校,鐵一中。
喬喻是初八直接從星城出發去的京城,因為之前早就跟學校打好了招呼,所以他走的時候也沒跟學校打招呼,安安靜靜的就去了京城,但卻並非對學校沒有任何影響。
其他人或許沒有感覺,但張校長的感觸可就大了。
臨近開學,雖然學生還在放寒假,學校的諸多老師們卻已經要忙碌起來。
每年放假前,開學前,以及重要考試前這幾個時間段,同樣是校長這個崗位最為忙碌的時候。
不止是孩子們放了一個長假需要收收心了,老師們同樣如此。
冷知識,起碼在中學階段,其實不止是孩子們不想開學,老師其實也不太想開學。畢竟工作哪有在家睡覺舒服。
於是張鐵軍總是要先忙起來。
對內要妥善安排各項開學後的工作,安全依然是最重要的問題,每次會議上都要提及,順便也要跟各年級的教職工們談談心,年過完了,來年的工作還是要抓起來。
去年星鐵一中發展得不錯,大家今年還得繼續努力。尤其是初三跟高三年級的老師們,最後一個學期了,責任得扛起來了!
外頭也有一堆的事情,上級指導部門也深怕各位校長們懈怠了,尤其是高中。所以對外的會議也有一堆。
這個時候,喬喻的影響就顯現出來了。
比如年後上級主管部門召開的開學工作會,老張的座位在第一排,身邊都是那些名校校長。
別看這只是一點小小的變動,但在華夏往往有著比較隱晦的意思,尤其是那些正式的單位召開的會議。有時候光是臺上領導的座位該怎麼個排法,都能讓許多經驗不夠豐富的管家們頭疼一整天。
臺下的座位雖然沒臺上那麼多講究,但名校的校長跟一般學校的校長,地位一樣不同。誰坐前面,誰坐後面,早就分得清清楚楚,都是規矩。
當然很多時候排序也會有變動,比如某位校長最近學校出了成績,又或者某位校長可能近期會要升遷,那座位的位置自然就會調整。
完全不要懷疑那些能被委以安排座次的人獲得訊息的能力。在機關單位裡呆久了,基本上這方面有點風吹草動,他們都能知道。
一個個都是人精,光是看某人從領導辦公室裡走出來一瞬間的神色,都能分析出一堆事情,那套察言觀色的本事可不是開玩笑的,更別提近期張鐵軍的名字從領導口中提到的次數明顯開始多了起來。
而且最多的還是感慨:“老張,不容易啊。”
的確很不容易。
教育資源從落後的地方,往發達的地方流動;從普通學校,往名校流動,然後日漸集中,本就是個幾乎不可逆的動態過程。
從世界的角度看,人才一直都在往發達地區流動。
放眼到華夏,當年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揮舞著支票從中西部地區高校挖優質教授,能直接倒逼最頂級制度設計機構,直接出臺檔案不允許發達地區片面高薪挖人……
具體到星城,好老師,好學生,都削了腦尖想進四大名校,再不濟也要進五小的背景下,一般的高中想要在競賽中出成績太難了。
上頭的領導也知道這樣不好,跟一些核心精神相背離,但能怎麼辦?想改,那阻力得有多大?
總不能真強迫那些優質教師在各個學校輪換吧?人家房子就在旁邊,憑啥去調去周邊更遠的地方,去教那些基礎更差的學生?
更別提還不只是優秀教師有意見,好不容易考上名校的學生跟家長意見更大,還有名校背後的教育集團,乃至名校周邊的戶主……
總之硬改不一定能被誇,但肯定會被一群人往死裡罵。甚至到了要給各大公立學校分配資源的時候,最終那些資源還是會不自覺的往名校傾斜。
能怎麼辦?
名校裡都是未來可以上名校的孩子,華清、燕北、雙一流,再不濟也能上個211,都是未來建設祖國的棟樑……
但人又是一種奇怪的動物,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總希望別人能做到。
這一點張鐵軍就做得很好。
看,人家星鐵一中也就是一平平無奇的一般中學,也沒什麼資源傾斜,招生的時候也跟你們一樣沒名校那麼吸引人,但人家怎麼就能培養出喬喻這樣的學生?
CMO第一,還是今年首個直接被燕北大學預定的學生,而且還是本碩博連讀。
要知道雖然CMO前六十名都能獲得保送華清或者燕北的資格,但並不代表著每個人都能籤本碩博連讀協議的。
更別提大家都已經收到了訊息,喬喻未來導師還是華夏科學院院士,目前華夏數學界的頂樑柱之一,待遇直接給拉滿了!
最最最重要的是,喬喻還是人家鐵一中初中部培養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