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一葉黃金>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因茶葉而戰(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因茶葉而戰(下)

現在我們把眼光投向國外,農天一順著思路往下講:再來看看世界上的情況吧。

中國是茶的故鄉,在世界上是最早掌握和利用茶葉的國家。

茶葉首先傳到韓國和日本。大約在公元850年時,阿拉伯人透過絲綢之路獲得了中國的茶葉。1559年,他們把茶葉經由威尼斯帶到了歐洲。但是由於一直採取限制性貿易,飲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僅限於中國及其周邊一些國家。

茶葉傳到歐洲,飲茶一躍成為貴族生活的一部分,起初由於價格高昂,只有很少人能喝得起茶。到17世紀初,獨具慧眼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看準了茶葉貿易的商機,花了整整66年時間,最終取得了與中國人從事茶葉貿易的特許經營權。

此後,東印度公司每年都要從中國進口4000噸茶葉,但只能用白銀購買。當時每噸茶葉的進價只有100英鎊,東印度公司的批發價格卻高達4000英鎊,獲得了鉅額利潤。不過,在英國國內,用於購買中國茶葉的銀子卻日漸稀少。為籌措白銀,東印度公司竟向中國非法輸入大煙,對中國造成了巨大危害,最終導致了戰爭爆發。

學生們義憤填膺地說,這欺人太甚,應該予以重重的還擊!

無獨有偶,導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同樣是因茶葉而起!

這就是“波士頓傾茶事件”,它是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

當時東印度公司壟斷了北美殖民地的茶葉銷售,茶葉價格遠低於本土私茶。英國的茶葉傾銷引起北美人憤怒,於是一群“自由之子”假扮成印第安人,登上商船,把幾百箱茶葉倒入大海。

所以,波士頓傾茶被認為是熱愛自由的北美人反抗英國統治的一個象徵。

農天一認為,一個難以解釋的地方是:18世紀的北美人普遍飲茶,茶葉幾乎成了生活必需品。東印度公司壟斷了北美殖民地的茶葉市場,輸入的茶葉價格比走私茶便宜百分之五十。北美幾乎不產茶,私茶都是來自貿易過程中的夾雜私帶,大部分是荷蘭的走私茶。

而東印度公司輸入的茶葉都是來自印度的正品行貨,價格比水貨還要便宜一半。生活必需品價格降了一半,高興還來不及,當地人怎麼會憤怒呢?

學生們點頭稱是。

那麼用常理想想就知道了,普通消費者是不會憤怒的,憤怒的是茶葉走私販。他們的生意被當局壟斷的低價給打敗了。在整個北美殖民地,私茶販子肯定是占人口的少數,讓他們代表北美人,顯然言過其實。

農天一自問道:那麼真實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1756至1763年,英法兩國進行了一場爭奪殖民霸權的戰爭。英國是戰爭贏家,拿到了加拿大全部殖民地,不過卻背上沉重的債務。在英國議會那裡,戰爭是為保衛殖民地而打,殖民地人理當承擔軍費。於是一大批增稅法案透過,對輸入殖民地的玻璃、紙張、顏料和茶葉等徵收進口稅。

這些增稅法案損害了北美人的利益,他們打出“無代表、不納稅”的旗幟群起抵制。英軍士兵和北美人的關係惡化,甚至還發生了流血衝突。迫於形勢,英國議會陸續廢除了大部分增稅法案,剩下的重要稅只有茶葉稅。

英國在北美徵收茶葉稅由來已久。這種徵稅並不直接針對消費者,而是針對東印度公司。英國官方授予東印度公司茶葉壟斷權,徵收每鎊茶葉25便士的稅金。東印度公司不能在北美直接賣茶,而是需要在倫敦拍賣,由倫敦商人運到北美銷售。高昂的稅收和複雜的銷售體制無疑抬高了北美茶葉價格,這導致東印度公司的茶葉銷售不暢,大量積壓。所以北美市場上的私茶反而流行起來。

尤其英國和殖民地關係惡化,此起彼伏的“抵制英貨”運動,使東印度公司的茶葉更加滯銷。東印度公司拖欠了當局稅款,他們非常焦急。經過努力遊說,英國議會透過了一項“救濟東印度公司條例”。

法案規定,從英國出口的茶葉可全額退稅,只需向殖民地海關繳納每磅3便士的茶葉稅。此外,東印度公司可以直接在北美銷售茶葉。《救濟東印度公司條例》基本只涉及茶葉事項,故稱茶葉法案。

茶葉法案透過,大量印度茶葉湧進北美,市面茶價大跌,直至比私茶還要低得多。北美很多茶商破產,他們將憤怒指向東印度公司。茶葉變成了暴政象徵,飲茶變成了支援英國人的行為。

當時很多茶商奔走呼號:“不要飲用這種受到詛咒的東西,因為惡魔會隨著這種東西進入你的體內,立即使你變成一個叛國者。”在茶商的鼓動之下,拒絕飲茶,改飲咖啡成了北美人的政治正確。

1773年11月,7艘大型商船浩浩蕩蕩開往殖民地,其中四艘開往波士頓,另外三艘開往紐約、查理斯頓和費城。訊息傳來,北美媒體大肆抨擊,紐約、查理斯頓和費城三地的茶商失去進貨的勇氣,數千噸的茶葉被運回倫敦。四艘茶船在波士頓抵岸。12月16日,在塞繆爾•亞當斯領導下,60名化裝成印第安人的“自由之子”潛入茶船,將342箱茶葉全部傾倒入海。

英國議會得知訊息後大怒,很快下令封鎖波士頓港口,要求懲罰肇事者並索賠,並宣佈對殖民地加強管控。殖民地和母國的關係驟然緊張,因為茶葉而引起的獨立戰爭最終爆發。

講到這裡,農天一嗓子有些嘶啞:這就是波士頓傾茶事件的全部。北美人反抗英國統治、追求自由的精神確實應該頌揚。就波士頓傾茶事件本身,它更像是一起貿易保護事件。那些茶商們追求的並不是自由貿易,而是英國茶葉被關稅阻礙而產生的額外利益。從這點看,他們的境界不應該被高估。

學生們說“就是。”

話說回來,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茶葉一直是中國的“特產”,而英國開始介入東方的貿易體系之後,茶葉變成中國向英國最重要的出口產品。伴隨著大英帝國的擴張,飲茶變成一種世界性行為,除英國之外,澳大利亞也是茶葉重要的消費國,當年被流放到澳大利亞的英國中低層民眾已經習慣飲茶。

從18世紀開始,圍繞到底是中華帝國還是大英帝國來生產茶葉這種最重要的貿易產品,世界歷史發生重要轉向。

麥克法蘭甚至認為,茶葉和罌粟之間關係密切、英國人對茶的渴望,是導致戰爭以及後來對中國產生的所有影響的因果鏈條上的一環。

農天一加重語氣說道,相比於法國和德國,英國的特色之一就是不斷普及的飲茶之風。英國東印度公司幾乎壟斷了東方的茶葉貿易,英國獲得了海上霸權,徵收比較高的麥芽稅,英國的貿易公司最先在報紙上刊登茶葉廣告。

但是對於英國來說,茶葉已經成為貿易逆差的重要根源,茶葉的擴張改變了英國人的生活方式,也帶來了一場消費革命,英國從茶葉關稅中獲益巨大。

學生們頗有感觸地說,茶葉能量巨大,我們更應該好好研習才是啊!

對於英國來說,國民對茶葉的依賴如此嚴重,而出產茶葉的那個帝國如此強大,是英國面臨的難題。為了進口茶葉,英國不得不向中國輸出白銀,在馬嘎爾尼訪華之前,英國工商界就為此感到困擾。

對英國貿易平衡來說,茶葉進口就是一個黑洞,包括東印度公司都在尋找替代中國之路,尤其是在荷蘭和印尼試驗成功之後,英國就有了充分的理由在印度尋找茶葉生產基地,打敗了中國這個茶葉生產的帝國。

學生們憤怒不已,一個個摩拳擦掌。

農天一大聲講道,所以麥克法蘭認為,東印度公司大量出口罌粟的根本原因,在於英國找不到一種可以抵消茶葉進口給英國帶來巨大收支失衡的產品。貿易的問題不得不用政治來解決,因大煙引起的戰爭其實也是兩個帝國經濟問題的戰略化,茶和大煙構成了兩個帝國碰撞的隱喻。

這就是一片綠色的茶葉,也有著不同尋常的、耐人尋味的血腥之旅!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