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不僅是一種古老的非酒精飲料,更是一種高雅的文化。所以很少有人會把淡雅飄逸的茶香與血腥的戰爭聯絡在一起。
然而歷史上,柔弱的茶葉卻有著一種影響國家興衰的神奇力量。農天一透過研讀大量的歷史書籍和翻閱時事報刊資料,他把影響世界歷史的四種植物進行了歸納,其中就包括茶葉。它們分別是:
改變人類生活習慣的茶葉,可謂首屈一指;
曾是包治百病、被稱為“神藥”的菸草,流傳甚廣;
導致血腥奴隸貿易的甘蔗,極為慘烈;
幫助世界克服饑荒的土豆,被譽為“上帝植物”。
今天上午,農天一在學堂上給學生講解《茶葉與戰爭》一課,這就是歷史上因茶葉而引發的戰爭案例。
先來看歷史上早期的茶葉戰爭吧。
公元1573年,明朝萬曆元年。從朱元璋攻陷元大都算起,大明王朝已經建立了205年。這一年登基的萬曆皇帝,還是個不滿十歲的小孩子。首輔大臣張居正是湖北江陵人,主持國政。
入晚的陽光,照耀著紫禁城,一騎快馬,帶著明王朝第14世子孫的詔書,在血色黃昏中,從山海關急馳而出。
誰也未曾想到,這個詔書的頒佈,讓北方邊境頓時鐵騎成群、風雲突變。蒙古圖們札薩克圖汗集結蒙古各部,並聯合女真族建州部,同舉大兵逼向明朝遼東的清河關。
一場大戰即將爆發。
原來,這是一封下令關閉邊境貿易的詔書。與明王朝的邊貿,對於山海關外的蒙古和女真部落非常重要,有一樣東西尤其攸關生死,他們不惜用自己視若生命的寶馬良駒、珍貴的毛皮和人參來交換。
——這就是茶葉!
農天一侃侃而談:在中國,茶主要產自江淮之南。在絲綢之路的鼎盛時期,茶葉與絲綢、瓷器同為遠銷西域的大宗商品。可以說,“絲綢之路”其實就是“絲茶之路”。透過飲食文化交流,北方遊牧部族形成了自己的飲茶特色,即以奶與茶調配,茶葉乳製品交融,是遊牧文化和農耕文化結合的最佳典範。
牧民的飲食多是牛羊肉、奶等食品,燥熱、油膩、不易消化。而茶葉裡面含生物鹼和茶多酚,有助於食物的消化。這對於遊牧人來說,茶,不是飲料,是生存的必需品,是生命之泉。
因此,中原王朝也意識到:茶葉,是可以用來控制北方遊牧民族的武器!
茶葉貿易、茶馬互市,自唐代開始。這一茶制,也是宋代乃至明清的重要國策。
在某些歷史時期,茶的政治屬性遠遠超過商品屬性。“國家大事在戎,戎之大事在馬。”一個時期以來,茶馬貿易,也因此成為邊陲要政。
到了明王朝,朱元璋繼續推行“以茶制戎”的政策。作為和平制衡手段,“以茶制戎”的邊疆政策運用得當,非常有效。然而,王朝愈是走向衰落,就愈是將這一政策推到極致,也就愈加起到相反的作用。
茶的高價和壟斷,刻意壓低馬價的種種行為,讓北方部落非常不滿。在遼東等邊境地帶,茶葉貿易屢屢引起爭端。此外,官方的壟斷,使得民間私茶、黑茶興起。私茶、黑茶數量多,質量也更好,私商們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往往越境販賣。
為了阻止私商,明王朝常常會關閉茶馬互市,這樣的決策,本是為了保護王朝在茶葉貿易中的壟斷地位,保護高額的壟斷利潤,但在茶葉私商遭到打擊的同時,貿易另一方的蒙古族和女真族其實是最終的受害者。
這時是討論時間,學生們說:官方茶葉停止供應,私商途徑的茶葉被斷絕,那麼,戰爭就幾乎是唯一的選擇了。
農天一答:正是。公元1573年,明王朝一紙關閉邊境貿易的詔書,本意是嚴查販茶私商,嚴辦違法官員,可是,茶馬互市的關閉使得邊貿茶葉供給完全斷絕。
絕望之下,蒙古各部聯合女真族,共同起兵,嚮明朝遼東重鎮清河關發起了進攻。以武力脅迫明王朝開放邊境貿易,繼續向關外供給茶葉。
5月間,圖們札薩克圖汗率蒙古大軍協同女真各部,將整個清河城圍了個水洩不通。清河守將裴成祖拼死抵抗。最終,清河城堡保住了,然而,明軍主將裴成祖卻被建州女真部落長王杲一舉擊殺。
雙方僵持兩年後,明王朝還是恢復了清河的茶馬互市。明王朝政權把茶馬互市作為戰略利器,本來以為控制了茶葉的供給,就能控制住遊牧民族,一勞永逸地除去邊患,但是,它忘了自身國力的強大,才是維護繁榮與安全的根本。
這時,朝廷內部權力鬥爭傾軋、守邊官兵貪腐羸弱,茶馬互市的利益天平正在向著關外傾斜。
原本,女真人是原始的漁獵民族,而僅在清河堡戰事之後不到11年,在1584年3月的17次馬匹交易中,女真人就買進鐵鏵4848件;同月29次黃牛交易中,買進耕牛430頭,這意味著,女真人已經進入農業經濟時代。
有學生說,茶馬互市,不再是遊牧部落換取生活資料的交易場所,卻成了女真人獲得生產資料、生產技術、提升整個民族生產力的資源渠道。
農天一回複道,女真人在山海關外悄然崛起,成為威脅中原的強大力量。明王朝為自己挑選了掘墓人,而且培養著自己的掘墓者正在由弱變強。
1644年,清王朝正式取代大明,定都北京。這個興起的王朝在茶葉國策上重蹈覆轍。19世紀30年代開始,茶葉引發了近代東西方文明間的對抗,進而,一場殘酷的戰爭,將中國拖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慘命運。從某種角度來說,罌粟引發的戰爭是一場貿易戰爭,也是一場茶葉戰爭。
1840年的罌粟戰爭同樣也是一場因茶葉引發的戰爭。工業革命後,歐洲尤其是英國對中國趣味趨之若鶩,茶葉便是其中一種。自認為物華天寶的清朝在對外貿易中只看重白銀。
無奈的英國人以及歐洲人只好用白銀與中國換茶葉,不到半個世紀,英國人的白銀幾乎耗盡,為扭轉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清朝輸出罌粟。所以說,罌粟引發的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甚至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程序。但是,更是中國人的百年恥辱!
學生們聽了農先生的講解,驚訝地說道,沒有想到一片小小的茶葉,竟然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學生們一陣陣唏噓,感嘆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