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一葉黃金> 第一百一十二章 神示茶葉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一十二章 神示茶葉祭 (1 / 2)

茶祭,是古人的一種創造。

其實,茶作為一種祭品,早在兩晉時期便已經興起。當時主要是南方一些地區,而黃河流域一帶興起以茶為祭,則應該是唐代中期以後的事情了。

古人視死如視生,生前享用的物品,死後也要能夠享用。而茶作為一種宮廷和民間都喜愛的飲品,被當作祭品就不足為怪了。

於是以茶葉作為祭品,就有了某種神示,無論是尊天敬地,還是拜佛祭祖,比一般以茶為禮,要來得更虔誠、更講究一些。

皇室用於祭典的,全部是進貢的上好茶葉。一般寺廟中用於祭佛的,也是要選用最好的茶葉。如《蠻甌志》記稱:“《覺林院志》崇收茶三等:待客以驚雷莢(中等茶,自奉以萱草帶(下等茶,供佛以紫茸香(上等茶。蓋最上以供佛,而最下以自奉也。”

因此,從記載中不難看出,以茶為祭的普遍和以茶為祭的受重視程度。

汪秀才對農天一說:在古代用茶作祭,一般有這樣三種形式:

一是在茶碗、茶盞中注入茶水,以示敬重;二是不煮泡只放以幹茶,以示敬意;三是不放茶,只放置茶壺、茶盅,以作象徵。這些講究的都是一種莊嚴的儀式感。

農天一連連點頭。

但也有例外,如明徐獻忠《吳興掌故集》載:“我朝太祖皇帝喜顧渚茶,今定製,歲貢奉三十二斤,清明(前二日,縣官親詣採造,進南京奉先殿焚香而已。”在宜興的縣誌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汪秀才道:這就是說,在明永樂遷都北京以後,宜興、長興除向北京進貢芽茶以外,還要在清明前二日,各貢幾十斤茶葉供奉先殿祭祖焚化之用。

農天一接著說:這些只是貢品而非飲品。

在荊山一帶,自古就有以茶祭典的或大或小活動。

這天,在太平寺金頂朝拜後,農天一跟著其父往山下慢行,待到半山腰時,便看見一大片茶園漫過山腰,隨著山巒的起伏,拱起優美的弧線。這裡,便是太平雪芽生長的“金頂茶園”了。

站在茶園中,他倆看見修剪整齊的茶樹特別的有精氣神,彷彿一波又一波的綠色波浪,在微風中朝氣蓬勃地湧動,最後湧向浩渺的遠方……

輕風徐來,清新的空氣裡飄散出一種難以表述的清香。靄靄的霧氣,低低地貼著茶樹,遠遠望去,整片茶園由青轉黛,生出幾分飄渺的美來。想來是因這山中終年梵音如潮,佛香嫋嫋,鐘鼓悠悠,甘露沐浴,使得山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有了佛性。

他倆看到了金頂茶園,飲雪萌芽的奇觀了。

茶園旁有個雪芽茶莊,由和尚專門輪流打理。父子倆走累了,歇歇腳,就進茶莊品茶。水是雲霧山的水,茶是雲霧山的雪芽,一口下去,一身清氣,滿腹清香。

農天一看著熱氣騰騰的茶湯中,自語道,芽頭的形狀極為飽滿。

農廬告訴兒子:因為山中終年霧氣繚繞,茶樹的養分蒸騰很少,且山中晝夜溫差大,刺激著芽頭的營養不斷累積,所以每一顆芽頭都有著豐富的蘊藏。

農天一道:“茶湯鮮爽,極為甘醇。”

農廬說,山頂雪凍期較長,就徹底斷絕了蟲害的憂慮。

初春消融的冰雪滋潤著茶樹的甦醒,金頂上不斷飄落的雪花化成清涼的山泉流出,滋潤著茶芽的萌發。整個過程,無需要施肥,全部是自然而生的,這就是是大自然的厚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