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一葉黃金> 第八十四章 茶藥本同源(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四章 茶藥本同源(上)

自漢代以來,很多歷史古籍和古醫書都記載了不少關於茶葉的藥用價值和飲茶健身的論述。如提神明目,止渴治痢,去膩醒酒等等。

《神農本草》稱:“茶味苦,飲之使人益四、少臥、輕身、明目。”

《神農食經》中又說:“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

《廣雅》稱:“荊巴間採茶作餅……其飲醒酒,令人不眠”。這“荊巴”所指,正是荊山一帶飲茶歷史的真實寫照。

喝茶有益,但凡事不可過度,喝茶也是如此。喝茶過多,會導致體內電解質紊亂,甚至導致心肺功能異常,因此,民間有“不飲過濃茶”“不空腹飲茶”“不飲隔夜茶”等說法。

這天,農天一來了興趣,問其母:“茶藥同源如何講?”

巫青說:“茶,是藥也不是藥。說它是藥,是因為每種茶都對人體健康有一定的預防、保健和治療作用。說它不是藥,是因為它是飲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起解渴的作用。在我看來,無論站在什麼角度看茶,它都是藥。”

農天一點頭稱是。

遠古時候,神農為遍嘗百草率眾尋到了一座高山上,但見這兒山勢陡峭,森林遍野,認定必有奇藥密藏,不禁喜出望外。他先教民“架木為屋,以避兇險”;繼教民“架木為梯,以助攀緣”;採得了良藥400種,成就了《神農本草經》,為向天帝覆命,才“架木為壇,跨鶴飛天”而去。所以說,茶從神農嘗百草時它就是藥,現在它還是藥。

單從人體的外表而言,茶有養顏護膚、減肥瘦身、提神益思、延年益壽等功能;從它對人體的作用來看,茶有健胃消食、消炎滅菌、生津止渴、降脂降壓、利尿通便、排毒醒目等功效。中醫學,對茶在內科、外科、兒科、婦科、面板科、五官科等領域應用都十分廣泛。

茶的藥用,更多的時候是表現在茶與飲食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呂氏春秋》中《素問•臟器法時論》提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這充分說明了藥、食同源,藥補與食補的相互作用。

所以茶與食補的有機搭配,既可以增進食慾、解除飢餓,又能防治某些疾病和增強人體健康。因此,茶是人類健康世界裡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農天一又問:“媽媽,怎樣喝茶才有益呢?”

巫青認真回覆道:“在不同季節裡飲不同的茶,就會收到不同的功效。一般來說,春飲花茶,夏飲綠茶,秋飲青茶,冬飲紅茶。”

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四季分明。春天,春風復甦,陽氣生髮,給萬物帶來生機,但這時人卻普遍感到睏倦乏力,表現為春困現象。

巫青繼續解釋道:“人喝了花茶,能緩解春困帶來的不適。花茶甘涼兼有芳香辛散之氣,有利於散發積聚在人體內的冬季寒邪、促進體內陽氣生髮,令人神清氣爽,可使春困自消。”

農天一笑著說:“花茶清甜。”

花茶是集茶味之美、鮮花之香於一體的茶中珍品。“花引茶香,相得益彰”,它是利用烘青毛茶及其它茶類毛茶的吸味特性和鮮花的吐香特性的原理,將茶葉和鮮花拌和窨制而成,以茉莉花茶最為有名。這是因為,茉莉花香氣清婉,入茶飲之濃醇爽口,馥郁宜人。

巫青說:“夏日炎熱,驕陽似火,人在其中,揮汗如雨,人的體力消耗大,精神不振,這時以品綠茶為宜。因綠茶屬未發酵茶,性寒,寒可清熱,最能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

農天一對茶已有自己的看法:“這種茶沖泡後水色清冽,香氣清幽,滋味鮮爽,夏日常飲,清熱解暑,強身益體。”

巫青點頭,她抿口茶說:“秋天,天高雲淡,金風蕭瑟,花木凋落,氣候乾燥,令人口乾舌燥,嘴唇乾裂,中醫稱之秋燥,這時宜飲青茶。”

青茶,屬半發酵茶,介於綠、紅茶之間。色澤青褐,沖泡後可看到葉片中間呈青色,葉緣呈紅色,素有“青葉鑲邊”之美稱,它既有綠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紅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熱,溫熱適中,有潤膚、潤喉、生津、清除體內積熱之效。所以青茶能清除餘熱,又能恢復津液陽氣。

巫青提綱挈領地說:“冬天,天寒地凍,萬物蟄伏,寒邪襲人,人體生理功能減退,陽氣漸弱,適飲紅茶。”

她又作了解釋,中醫認為:“時屆寒冬,萬物生機閉藏,人的機體生理活動處於抑制狀態。養生之道,貴乎禦寒保暖。”

農天一自然會關心黃茶,便問道:“那黃茶呢?”

巫青開啟思路,慢慢說道:“黃茶適飲春夏秋三季。黃茶產生的時間晚,開始佔有的市場份額較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透過易貨貿易,茶馬交易,黃茶在國內外才有了一定的市場。”

十八、十九世紀,蒙古人(蒙古語)甚至將黃茶作為實物貨幣,將它們稱作的黃茶茶磚分成60份,每一份的價值被稱為一黃茶。半茶則是茶磚的一半,也就是等於30個黃茶。當然,大家只是用茶磚作為保證金,茶磚本身並不被如此分割。

所以,蒙古的主要商品也是用茶葉來標價的。1870年,在靠近今烏蘭巴托市中心土拉飯店的庫倫老市場,一頭羊的前半身值兩個半到四個黃茶。後半身則值四到6個黃茶。1870年,一磅牛肉值2個黃茶。

農天一笑道:“我喜歡飲溫暖的春茶。”

巫青耐心講解:“春茶的採摘有早春和晚春之分。早春茶多采自於社前、雨前和明前,此時的茶,基本都是以綠茶為主,芽葉鮮嫩,口感和視覺極佳。這時的茶還只是芽葉,沒有完全伸展開,正是含苞待放之時,茶的等級、品質多為上成。”

農天一說:“春茶就是好喝。”

隨著季節變化,芽葉逐漸伸展,這個時候就適合做各種型別的茶了。好茶多出自春季,只是不同的時節有著不同的感覺,不同的茶種有著不同的味道。

這時,巫青講出春茶採摘時機的重要性:“茶葉採摘的時節十分講究,什麼茶、什麼季節、什麼時辰採摘都有著嚴格的要求。”

每年春季一到,大家總是期盼能早早品嚐到春茶所帶來的無盡享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