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天一用形象描述道:“熾熱的夏茶。”
巫青說:“夏茶相比較於春茶或秋茶,就少了許多韻味。因為茶主要產自南方,而夏季正是南方多雨的季節,此時雖然是枝繁葉茂卻不易採摘,此時茶葉中水分含量過多,比較澀口,味道不夠純正,茶湯苦澀,葉底質硬,加之天氣炎熱,極易破壞茶樹正常生長。”
農天一喝著茶,用心聽其母的講解,彬彬有禮。
巫青補充道:“不過,夏季也有一部分地區,將上好的茶葉作成紅茶,茶的品質也較好,湯色紅豔,滋味濃重,較為苦澀。但夏茶的數量極少,因此也是不多見的。”
在熱氣襲人,酷暑難耐的夏季,多喝點綠茶更有益人體健康,因為綠茶性寒,寒可清熱,且滋味甘甜,生津止渴,一來可以消暑降溫,二來可以補充營養和能量,何樂而不為呢。
農天一又打了個比方:“涼爽的秋茶。”
九月的清晨,農天一走在天心岩茶園,看見滿山的茶樹,那葉子一片、兩片、三片……而在樹林裡卻是金黃的落葉。農天一的腦海裡,一個成語馬上跳了出來:一葉知秋。
《淮南子▪說山訓》裡說:“以小見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此時讀來,農天一似乎有了不勝淒涼之感。但再一細想,其實也用不著為落葉傷感。這就像它完成了和大地母親的告別儀式,無需問它去了哪裡。
巫青侃侃而談:“秋茶的採製,分為早秋與晚秋。白露節氣前後採製的秋茶,稱為早秋茶;白露到霜降採製,則稱為晚秋茶。秋天只適合一部分茶葉的採摘。有人說,秋茶更有味道,也不無道理。”
農天一忽然想起陸游《秋興》裡的詩句,輕聲念道:
“鄰父築場收早稼,溪姑負籠賣秋茶。
等閒一日還過卻,又倚柴扉數暮鴉。”
經歷了春夏兩季的醞釀,此時的茶葉,吸收了大自然中所有的養分和能量,茶樹生長茂盛,枝葉飽滿、伸展自如,這個季節雨水較少,陽光充足,日照時間長,營養充沛,特別適合採摘,且茶色深綠,香氣純正,味道醇厚。因此,能喝上一道上好的秋茶,那也是飲茶人的一大幸事。
農天一沿著自己的思路往下說:“浪漫的冬茶。”
巫青解釋道:“冬茶”,就是在冬天飲用的茶。主要是指入冬前採摘的茶,儘管南方四季如春,可也分春、夏、秋、冬四季,植被也有花開花落之時,否則春茶從哪裡來?
農天一連聲“嗯嗯”。
冬天是休閒娛樂的最佳季節,大家奔波忙碌一年,只有到了冬天,大多數人才可能有更多的時間閒下來。無論是在溫暖的家中閒居,還是到溫馨的茶樓小聚,都會以茶待客,以茶會友,好象此時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茶水的作用。
它溫暖大方,熱情洋溢,意蘊嫋嫋,韻味雋永,濃濃的親情,真摯的友情,在寒冷的冬季與暖暖的茶水之間體現得淋漓盡致。冬季喝茶的首選應為紅茶,因紅茶具有較強的抗寒能力,內含有人體所需的蛋白質等能量,且有去膩消食、生熱暖腹等功效。
至於說什麼季節,該喝什麼樣的茶,關鍵還要看個人的喜好。有的喜歡喝綠茶,有的愛紅茶,有的一年四季不離茶,這就是一種嗜好了。
美麗的事物大家都喜歡,既然上帝創造了美,那就是讓人們去欣賞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因此,農天一引用蘇東坡的千古名句:“從來佳茗似佳人”,來比喻茶葉之美、茶葉之態。
巫青則用“人面桃花相映紅”的詩句相對應。
說完,娘倆相視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