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一葉黃金> 第九十七章 卞和茶之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七章 卞和茶之謎 (1 / 2)

自從祁玉先生跟農天一講解了“和氏璧”的故事後,他就想一探究竟。

卞和三獻璞、國寶“和氏璧”的歷史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楚國,也就是立國之地的荊山。這個故事千百年來廣為流傳,家喻戶曉。

據《韓非子•和氏》記載:春秋時代,楚國有一個名叫卞和的玉工,採到了一塊源於楚(荊)山的“璞玉”,其表如石頭,外有皮殼,他斷定這是一塊難得的寶玉,好心將它獻給楚厲王(即楚國君主蚡冒)。由於當時的玉工不識寶,反被誣為“欺君”而受刖刑,被砍掉左腳。

厲王死後,武王繼位,卞和又將“璞”獻給武王。由於相玉者也不識寶,又以欺君之罪被砍掉了右腳。

楚武王死後,文王繼位,卞和抱著“璞玉”痛哭了三天三夜。

文王知道後,便派人問他:“天下被刖足的人有不少,唯獨你如此悲傷這是為何?”

卞和答道:“我悲傷的不是我被砍掉了雙足,而是為楚王一再將寶玉視為一般石頭,並加罪於獻寶的忠貞之士。”

文王聽後,便命玉工將“璞”琢去皮殼,結果真的露出溫潤無暇的寶玉。於是將卞和發現的寶玉命名為“和氏璧”(《說文解字》:“璧,瑞玉”,意即好玉為璧)。並要封卞和為陵陽候,但遭到他拒絕。此後“和氏璧”在歷代楚王中相傳了370多年。

可以演繹一下當年的情形。

因荊山上石料豐富,卞和經常上山採石料。有一天,他突然發現一隻鳳凰落在荊山頂上,鳳凰腳下還閃閃發光。等他爬上去又發現鳳凰不見了,亮光也不見了。第二天他再次發現鳳凰停在荊山頂上。

卞和一口氣爬上山頂,卻又弄不清楚究竟是哪塊石頭是鳳凰的停留地。後來他就在可能是鳳凰停留的石頭上,插上樹枝並繫上紅帶子做標記,一天後他果然發現鳳凰停留在插有標記的石頭上,就這樣他就帶著這塊石頭回家。

時間長了,他發現這塊石頭冬生暖,夏生涼,果然是塊寶石。

第一次,他將“落鳳石”獻給楚厲王,但對方不識,以為卞和是想拿普通石頭騙取賞金,一氣之下砍掉卞和一隻腳。

過了幾年,楚厲王駕崩,武王即位。卞和不想被天下人恥笑,再次進城獻寶,結果被砍掉了另一隻腳。

卞和一路乞討,爬回了家。等楚文王繼位後,卞和已經老了。

楚文王派人找來卞和,瞭解情況後,讓周圍人看個究竟,周圍人都說只是一塊普通石頭。

卞和急了,覺得太委屈,用頭撞寶石想一死了之,卞和的血流到寶石上,石頭裂開,裡面果然是稀世珍寶。

卞和之精神在於“其抱璞哭三日夜,淚盡繼之以血。”

為此後世有人為卞和歌曰:“楚之貞士者名和,捨身之輕兮為玉,傳世而聞者為忠,識通萬物者子心。”以紀念卞和這一獻玉感人肺腑的義舉。

而後是趙惠文王時期,因楚國與趙國聯姻得到了“和氏璧”。當時諸候各國都想得到這稀世珍寶,才有了“完璧歸趙”的故事。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掠得這塊寶玉。據傳,秦始皇之所以自稱“皇”,就是因為“白”與“玉”組成了“皇”字。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當地“卞和茶”的來歷。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