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茶更香。
為保證茶品質量,講究信譽,農廬嘔心瀝血……他使出自己的獨門絕技!
“三濟堂茶行”自制出口口味獨特、湯色醇厚的“頤紅茶”,並以南頤縣作為採製、加工的基地,建立專有茶庫,以求穩基固本,掌握主動權。
採取茶葉收購、加工、販運“一條龍”的方式進行佈局。即:自行在峽州、荊山及咸寧一帶購買茶葉或茶山,組織茶葉生產,並在南頤縣的青蓮鎮設莊,精選合作物件,收購茶葉。
同時,自行創立茶坊、建立茶庫,將散茶精製加工成紅茶、磚茶,妥為收藏。每年茶期,僱傭當地工匠進行組織運作,精製茶葉。
陸地運輸,在南頤縣用車馬運輸至沮河碼頭,再用船幫,由水路運經沙市、長江至漢口,再沿漢水運至襄樊,轉唐河,北上至河南社旗鎮(晉商韓之楠稱之為十里店),而後馱運北上,經洛陽過黃河,越太行山,經晉城、長治,出祁縣子洪口,再於魯村換畜力大車北上,經太原、大同至張家口或歸化,再換駱駝至俄羅斯庫倫、恰克圖。
返程時,“三濟堂茶行”從恰克圖向內地運送的銀錠,每塊重達1000兩合六十四斤,僱專用馬車運輸,如果馬匪來搶,因無法俯鞭掠取,只好棄之而去,於是大家都叫這種大銀錠為“無奈何”。
後來,各商家都以此方法對付馬匪,鑄起了“無奈何”,馬匪面對“無奈何”也就不得不有所收斂。茶商也因此受益,來回均有交易,返程就不用跑空趟了。
正因為農廬在對俄貿易中極具遠見和謀略,以質取勝,又注重信義,很快就取得了俄商及俄國官方的重視,不久,便將生意做到了恰克圖以北的俄國境內,如莫斯科等地,使茶葉之道增長到上萬公里。
農廬跟巫青說,“這個未曾料到啊,算是一份意外收穫吧。”
巫青提醒,“我們要穩紮穩打,切莫掉以輕心!”
農廬點頭稱是。
而這時,茶山的管護已完全由丹霞與白龍傑接手,包括初期製茶、茶庫管理等茶事,他倆已成為農廬已的得力幫手。這讓農廬甚是欣慰。
巫青說,紅茶在明朝興起。在茶葉製造過程中,茶人發現用日曬代替殺青的秘密,揉捻後,葉色紅變而產生了紅茶。製作上,從茶理而言是差不多的,關鍵是在主要工序環節上的把控了。
農廬說,是這個道理。他掰著手指頭說,紅茶與其他茶類有三種區別:
從製茶技術上看,主要是發酵過程的不同,綠茶不經過發酵,紅茶是全發酵茶,致使它們的香味、色澤有很大差別。
其次,在調配工藝上,綠茶一般是單種茶葉,無調配過程,紅茶除了單種茶葉品種,還有若干種茶葉混合,這就形成新的品種,再有就是摻合各種香料的調配方法,獲得各種不同的風味。
最後在飲用方式上,綠茶多為純飲用,紅茶除了純飲用外,還有其它飲法,如加糖、奶、酒、果醬等等,形式多樣,所以大家都喜歡,都愛喝。
巫青說,“大致就是這個樣子。我們要在湯色、口味等方面下足功夫才是。”
農廬連聲“嗯嗯”。
農廬在漢口多次與外國人打交道,就有切身體會,他說:“是的,這外國人喜愛喝調配茶,我們就要適應他們的口味,主動適應它的茶葉市場需求才行啊。”
巫青點頭稱是。
紅茶不同於其他茶葉,另有一種分類,即調配。如英國的格雷伯爵、威爾士王子,德國的風味紅茶,俄羅斯紅茶等,都是幾種茶葉混合或摻合香料調配出產。還有就是按飲用方法的不同來分,如常見的如奶茶、檸檬紅茶、泡沫紅茶、果味紅茶、皇家紅茶等等。
最早的紅茶生產從福建崇安的小種紅茶開始。清代劉靖《片刻餘閒集》中記述“山之第九曲處有星村鎮,為行家萃聚。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廣信等處所產之茶,黑色紅湯,土名江西烏,皆私售於星村各行”。自星村小種紅茶出現後,逐漸演變產生了工夫紅茶。
青茶則是介於綠茶、紅茶之間,先是紅茶製法,再按綠茶製法,隨之形成青茶製法。青茶的起源於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最早在福建武夷山創制。
據史料記載,清初王草堂《茶說》:“武夷茶...茶採後,以竹筐勻鋪,架於風日中,名曰曬青,俟其青色漸收,然後再加炒焙……烹出之時,半青半紅,青者乃炒色,紅者乃焙色也。”
這天,農廬與巫青研討紅茶製作工藝,農廬經歷了一番艱難轉型與心理煎熬,現在終於有所斬獲,於是頗有心得地說,紅茶主要有五大工藝:
首先是萎凋,有室內加溫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兩種。萎凋程度,做到鮮葉尖失去光澤,葉質柔軟梗折不斷,葉脈呈透明狀態就可以了。
其次是揉捻時要使茶汁外流,葉捲成條。發酵,俗稱“發汗”,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需將揉捻好的茶胚裝在籃子裡,稍加壓緊後,用溫水浸過的發酵布蓋上,以增加發酵葉的溫度和溼度,促進酵素活動,縮短髮酵時間。這是要領。
巫青說,這是前兩道工序,萬事開頭難。
農廬“嗯”了一聲。
農廬做事認真,心細,同時茶的製作技藝有些是相通的,所以他接下來說,這個我是有體會的,一般掌握在五到六個小時後,葉脈就呈紅褐色,即可上焙烘乾,使綠色的茶坯產生紅變。
巫青也是行家裡手,她說道,“烘焙就是把發酵適度的茶葉均勻蒐集放在水篩上,每篩大約攤放兩到三公斤左右,然後把水篩放置吊架上,下用純松柴(溼的較好燃燒,所以這紅茶就有獨特的純松煙香味。”
農廬繼續講其中的製作奧秘,“是的,剛上焙時,要求火溫高些,一般在八十度左右,溫高主要是停止酵素作用,防止酵素活動而造成發酵過度,葉底暗而不開展。”
巫青順著思路說下去,“嗯,是這樣的。所以烘焙採用一次乾燥法為好,不宜翻動,以免影響到幹度不均勻,造成外幹內溼。”
農廬抿口茶,總結道,“最好是六個小時就要下焙,主要看火力大小而定。一般是焙到觸手有刺感,研之成粉,幹度達到,而後攤涼就行了。”
巫青說,“那最後就是復焙了,說白了,茶葉是一種易吸收水分的物質,在出售前必須進行復火,才能留其內質,含水量不超過百分之八。”
農廬說,“是啊,我們的頤紅茶必須做出精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