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道人再次下山,他是為另一件事而來。這時,他已進了雲霧山茶坊,照舊坐在上次的角落處靜心品茶。
小夥計通知巫青,她連忙過來打招呼。禮過後,他們坐下來喝茶,敘舊。
無為道人知道巫青對中草藥在行,便直截了當地說,我們道人就是憑著“一根針,一把草”,行走天下。歷史上,懸壺濟世、普渡眾生的道家醫藥高手眾多。
巫青說,這個我略知一二,鳳山歷來有“十道九醫”之說,令人敬佩!
“十道九醫”,即十個道人中就有九人懂療疾看病之術。
雲霧山中,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特別是中藥材,是野生藥材最集中的區域之一。如七葉一枝花、江邊一碗水、頭頂一顆珠、天麻、五靈脂、金釵等名貴藥材,在雲霧山均有出產。據記載,早在魏晉南北朝時,即有隱士在此採藥修煉,唐宋以後更是絡繹不絕。
無為道人說,道醫認為,人生百病、天生百草,天生百草既是為人治病,人用草治病,稱之為藥,有一病必有一藥,病千變,藥亦可千變,若能精悉百草的性味,皆可作為藥用。我們鳳山道家醫藥要求道醫會自採、自制、自用中草藥為人治病,這樣就形成保健養生的秘訣。
鳳山道醫道藥可謂源遠流長。事實上,中醫學就是由方士仙道的巫史醫學、方士醫學等逐漸演化而成的,道教中彙集了中華民族幾乎所有的防病治病、養生益壽的醫藥和方術。
這時,無為道人自幼跟隨師傅習道,如數家珍:
比如,東晉葛洪最早記載了天花病。梁陶弘景集《養性延命錄》,其內容包括醫論、醫藥以及嗇神、服氣、養形、導引、言語、飲食、房中、反俗、禁忌、祈禱、誦咒、存思諸術,這也是現存最早的一部養生集。其著《本草經集註》在藥物的採集、加工、分類、配伍等方面都有創新:唐代孫思邈奠定了婦科、兒科發展的初步基礎,發展了養生長壽學。南宋崔嘉彥創立的西原脈學在中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確實如此,外丹術研製的一些外用藥,至今仍在使用。內丹術促進了古代養生術的發展和對人體的研究。這在許多重要的中醫藥學著作中,都收錄了大量的道教醫方。
巫青略有接觸,便點頭稱是。
無為道人繼續說,“在中醫史上可以排出一長串道土的名字,如張仲景、華佗、扁鵲、葛洪、陶弘景、孫思邈等。”
鳳山作為道教勝地之一,憑藉深厚的道教文化積澱,他們以武當醫藥為淵源,經武當仙師傳授,諸如道教發明、傳承的秘傳針灸、按摩、內功療法等兩百餘種,膏、丸、錠、丹等中成藥近百種,廣為濟世。
巫青說,“是啊,道人道醫道藥博大精深,我仙師曾經跟我講過一些,只是我好像還不得要領哦。”說完一笑。
鳳山腳下,有個白龍洞便是和鳳山道教醫藥聯絡在一起的。白龍洞中最奇特處在於“洞中有洞”,洞內泉水四季流淌,清冽甘甜。傳說有一條白龍在此得道昇天,白龍為謝此地的養育之恩,留下一顆仙丹,仙丹使這裡的水能治癒百病。人們為感謝白龍,就在此設殿造像,以示崇敬。
歷史上,鳳山也一向以白龍洞眼藥、八定紫金錠等藥物而馳名。傳說,道人利用這個神奇的地方為人治病療疾,而且方法奇特。據說來這裡看病是“兩頭不見人”的。為了不被他人打擾,道人們往往躲進深山,潛心修煉,然而他們“高超的醫道”卻又總是青山遮不住。於是道人們就採用諸如“懸絲診脈”看病、“高崖放籃”發藥等方法,為患者治病療疾。
這樣既體現道士們的高深莫測,又能做到懸壺濟世,拯救患者。如今,在白龍洞山腳下的白龍亭中,還保留著一塊“天下馳名”的扁牌。
鳳山白龍洞內,有一批形態各異、精美小巧的宋元明三代小瓷藥瓶,和一塊落款棲霞道人的藥用廣告。因製藥而馳名的白龍洞內,在一個小洞穴鳥巢裡,有數十隻瓷瓶。清洗後發現,這批瓷瓶為宋元明三個朝代的眼藥藥瓶。
洞內有黑漆木板,眉頭為“天下馳名白龍洞眼藥在此”,左為“有緣早遇,錯過難逢”,右為“救人疾病,莫大陰功”,其內容為“祖傳秘授制煉龍砂虎液、八寶紫金錠能治雲翳攀睛、老眼昏花、迎風流淚,兼治七十二般眼疾……此藥大有功效,非與尋常售者可比,凡賜願者每瓶大錢十文或紋銀一分,不可短價,而且神洞高遠,音語難傳。棲霞道人謹告!”
相傳,有一位著名高道,他棄官入道,居鳳山山麓月亮洞,任住持。克勤克儉,十餘年如一日,募資修殿宇十餘間:壘砌月亮洞口石級蹬道一條,長四丈,寬五尺;又在洞下路旁建茶亭一座,設茶水施捨過往行人。他還通醫術,常走鄉串村,為人治病,不收分文,更不留餐,只是淡水一碗,人稱“扁鵲再世”。另有一位老道長,據說他是鳳山名藥“紫金錠”秘方的正宗傳人,他從武當山仙師那裡習得真傳,在住持皇經堂時,清靜寡欲,俗塵不染,以所制“紫金錠”濟眾,名聲甚隆。
無為道人說,“我跟隨仙師學習中醫針灸,道家武術,針灸之術,算是有了一點心得吧。”
巫青既是肯定,也是鼓勵,“無為道人奉道堅定,始終如一,將來必定會有大成!”
鳳山道教醫藥深得武當山真傳,內病外治方法甚多,道醫們按八卦將其分為八套,稱為八卦外治法,每套外治法中含有數個治療技術,治療一個患者可根據病情選用一套,或者從數套治法中各選一至二個方法治療。諸如火罐熱熨法、點刺拔罐放血法、過樑針治療法、外貼膏藥治療法等幾種道醫的傳統治療方法。
無為道人說,今天,我帶來的“八定紫金錠”就是武當山仙師嫡傳的,專治小兒高熱驚風,療效獨特,百年來盛名不衰。
巫青一驚,然後說,“那多謝無為道人!”
無為道人介紹道,“八定紫金錠”經不斷探索,應用範圍已拓展到治療癲癇、昏厥、傷食、驚風、毒蟲咬傷等病症。
巫青點頭傳奇。
無為道人的師傅自遁入道門,潛心修煉,參玄悟道,遠功名、脫世俗,投身鳳山玄門、從太上之教、衣缽授度,繼承與發揚濟世救人的優良傳統,從此與仙山結緣。由於他長期致力於道教醫學、道家養生功法、命理等研究,名聲早已遠播。
說起養生,無為道人認為,“這些都在《黃帝內經》裡。”無為道人繼續說道,其實,養生最重要的典籍就是《黃帝內經》中的四氣調神大論、上古天真論。這些既是醫典,也都有道家的道理在其中。道教素以養生聞名天下。
巫青連連點頭,說,“實際上,道醫真正注重的不是治病,而是養生。養生就是對生命的滋養。茶藥同源,茶藥同理啊!”
《神農本草經》記載:“茶葉味苦寒,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勞。”茶葉可以醫頭腫、膀胱病、受寒發熱、胸部發炎,又能止渴興奮,使心境爽適。至少在戰國時期,茶葉作為一種藥物,已為國人所瞭解。
無為道人連聲“嗯嗯”,又說道,道規要求道人“食不言,寢不語”,將養心與養身結合。
這是說,保持心情愉快,少思寡慾,少勞心多養氣;飲食與調養結合,不偏食、不暴食;動功與靜功結合,並將練功與醫藥結合,這也是一種集大成的養生法。
巫青說“取其益,避其害,才能讓自己達到一種健康平衡的狀態。”
今天,無為道人覺得基本達到了下山的目的,便起身告辭。巫青送至店外,不覺心頭一熱,看著無為道人遠去的孤單身影,又似乎有那麼一點寒涼。
她忽然想到自己曾經形單影隻,多虧仙師收留並傳授技藝,才有自己的今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