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坊經營有些時日了。如何才能持續發展、壯大茶業呢?
巫青思考後,便與農廬商量,決定先去拜訪名師,外出取經。經打聽,他倆選中了汪秀才,準備去拜訪他。
這天早上醒來,巫青見天氣不錯,手上也沒有急事,就與農廬前往汪氏山莊。
這汪氏山莊在青蓮鎮西邊、鳳山腳下。走了近兩個時辰,他倆來到山莊前。只見山莊因竹為屋,四周種茶,院落極幽僻。
莊主是個秀才,自號“荊山居士”,嗜茶,喜靜,不大與人來往。
經過一段曲曲彎彎的路程,這時,他倆已經進入僻靜的山莊,直奔莊主人。
“來者何人?”汪秀才劈頭就是一句。
巫青答道:“我們是青蓮鎮龍巖村的。”
“來此為何?”汪秀才並不歡迎。
巫青接著說:“我們是茶農,在村裡開了個茶坊,是來向您討教的。”
“如果是為茶,那請坐!”汪秀才鬆了口。
“我們事先沒有通報,多有打擾,還請您多多包涵!”巫青客客氣氣地說。
這時,汪秀才並沒有責怪之意。於是,汪秀才就帶他倆到竹間品茶。這是他多年的待客習慣,來者一般有所耳聞。他家有一個古茶園,茶樹為當地的老茶種大葉茶,古人以這種大葉茶製作成半發酵茶。
汪秀才說:“寒舍簡陋,委屈二位了。”
“給您添麻煩了。”農廬這才敢開口。
“當戶青山藏鳳尾,捲簾白水試龍團。”汪秀才直接來了一句詩。
這正是汪秀才家茶葉傳統品質的真實寫照。隨後遞上茶杯,說:“請二位品茶!”
“方焙鳳山雨前茶,今飲青溪神仙湯。”巫青略知一二,藉此說明汪秀才家的地名和茶葉品性。
汪秀才見巫青出口不凡,誇獎道:“好詩句。”
寒暄過後,已經喝了幾杯茶,該是進入正題的時候了,巫青說:“這次專程過來拜訪先生,還請您多多指教!”
“指教談不上,我們可以邊喝邊聊。”汪秀才已經接納了他倆。
巫青說:“這泡茶的水與茶葉之間有何奧妙?”
“你看,剛才泡茶的水,就是從這壇中開封口取的水。”說著,汪秀才將他倆領到一個白色罈子邊。只見罈子裡晶瑩如玉,水質十分清澈。
“這就是青溪龍女泉的泉水。”汪秀才說出實情,又補充道:“這水要山泉水為上,那青溪水出自秀碧,洞多乳窟,中有飛泉流淌,最為深翹。”
巫青和農廬都“哦”了一聲,原來如此。
接著,汪秀才毫無保留地說:“取好水,點燃松枝,淘洗好我們當地產的沙壺,把水煮到剛剛冒小氣泡的溫度,用溫火烘烤雨前茶,是為妙。”
聽後,他倆連連點頭。
“來,你們再試幾口。”汪秀才又新泡了一壺茶。這是在現身說法,讓他倆掌握要領。
巫青呷了一口:“確實滿口生香,爽口沁脾。”
農廬說“好茶。”
“你們是不是覺得有一種六根清淨,煩惱全無,靈魂輕鬆,思維清醒之感?”汪秀才以提問的口吻進行總結。
這“六根”為佛教用語,是指眼、耳、鼻、舌、身、意,說的是六種感官或認識能力。
還是農廬來得乾脆:“全身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