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牛兒一個拉架的路人,怎麼就平白無故的作為殺人嫌犯被關進了牢裡。
而那個以忠義聞名的“及時雨”,若是沒有殺人,為何又不敢露臉,反而逃之夭夭,任他人頂過受罪,其仁義何在?
於是在有心人的操作下,輿論漸漸的越來越洶,傳播越來越廣,聞聽之人議及此事時,無不唾棄宋江的假仁假義。
鄆城知縣時文彬本想著宋江是衙裡的老吏,平日裡也有一個好名聲,儘量大事化小,拖延一些時日再說。可是面對民間的洶洶輿論,又兼張文遠和閻婆子的纏鬧不休,他也就不再護著捂著,發下了文書,著朱仝帶人緝捕宋江去了。
且說這日中午,十里香酒樓裡客人滿座熱鬧非常,人們紛紛議論著當前縣城裡最熱門的話題。
“兄弟,聽說時知縣已著朱督頭去緝拿那個宋三郎了,到時卻不知這個‘及時雨’又該如何自辯,可是有熱鬧可瞧了。”
“朱督頭與宋押司多年同僚,為人又講情義,依在下看來,這次緝捕必不成功,兄弟心願恐怕要落空了。”
“只可嘆那個唐牛兒,無端吃了一場官司,若宋三郎不來投案,他少說也要落個剌配邊遠軍的下場,實實是無妄之災。”
……
便在大堂裡的食客們議論紛紛之時,古浩天與卞祥等人進了十里香酒樓,有眼尖的人立時認了出來,便說道,這位才是咱們鄆城縣真正的忠義之人,那裡是那些心口不一的人可比。一時間堂中眾人紛紛附和,更有不少人起身與古浩天見禮說話,倒把他弄的如後世的偶像明星一般,在大堂被人圍成一團。
古浩天今日到十里香來,卻是因為古濤昨日傳遞了一個情報給他,想過來詳細詢問一下,也沒想到有這樣一種情況。正在他被眾人圍在當中,忙於應付之時,卻聽的人群外一個蒼老悲愴的聲音響起:
“俺家牛兒冤枉啊!懇請小官人救他一命。”
眾人聞聽急忙閃了開來,只見一個老漢跪在堂中,有識的的人便說,這是唐牛兒的老爹。
“老人家且請起來,有事慢說,在下若出的了力,必不推辭。”
古浩天連忙扶他起來,又著夥計讓座倒茶,招待的如自家長輩一般,頓時又引的眾人一齊讚歎。
你道這唐老漢咋恁巧的出現在十里香酒樓裡,原來自兒子入獄後,他悽惶無助,卻有好心人提點於他,說古家莊的小官人為人仁義,求助於他說不定能救兒子一命。可他不知那裡找得到這個小官人,便日日守在十里香門口,期盼奇蹟出現,不料想今日卻真給他遇上了。
當下,古浩天聽了唐老漢一番訴苦,心想時文彬那裡自己若是出頭,必會放人,不如順手做一次人情,於是便說道:
“時知縣為官清明,只是一時被奸人矇蔽,我等不如一同寫一份請願書送入縣衙,知縣大人看了之後必會明斷。”
眾人見說一齊叫好,於是古浩天親手動筆寫了一份訴狀,又帶頭簽了姓名,餘人見狀紛紛附名上去,只一會請願書便成。古浩天與古濤悄悄吩咐一聲之後,便與大家拿著狀子往縣衙而去,而一路上行人聞聽之下,也不斷加入,待到縣衙時人已近千。
縣衙裡頭,知縣時文彬這些日也為這個命案犯難,這日正在後衙,突聽得外頭千餘百姓送來請願書,他心裡一驚,莫非又出了什麼是非,忙叫衙役送進來,細看之下卻是唐牛兒的事件,而令他更驚訝的卻是,頭一個簽名竟然是古浩天。他心裡不由有些懊惱,這個浩天全無分寸,恁大事卻沒先告知於他。正在糾結之時,又有衙役送來一封書信,說是十里香的掌櫃著人送來的。時文彬立時便想到,必與請願之事相關,開啟一看果然不錯,但裡頭只寥寥十個字“一人情義、一城民意,孰重!”他深思一會之後,便讓師爺放人,與外人只說,案已查明,罪責全在宋江,唐牛兒無罪釋放。
且說千餘民眾圍在縣衙前頭,看那請願書進去只柱香時間,便見師爺領著那唐牛兒出來,宣佈罪責全在宋江,與唐牛兒無關,千餘人頓時轟然叫好,那唐家父子更是感激涕零的跪謝於古浩天之前,同來眾人也無不讚嘆古小官人的大仁大義,古浩天的名頭更是一時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