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遊戲競技>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第270章 二聖還朝(8000字求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70章 二聖還朝(8000字求票) (5 / 6)

齊英宗又說道:“可是父皇,回到齊朝之後,若是九弟不喜,又該如何?”

齊惠宗瞥了他一眼:“朕已經老了,只想葬於故土,至於你……好自為之吧!”

父子二人互相試探一番,顯然對彼此的想法心知肚明,但卻又無法達成一致。

齊英宗只好默然告退。

齊惠宗長嘆一聲,坐在椅子上微微閉上雙眼,不再想這些事情。

……

齊英宗回到自己的住所,卻有些坐立不安起來。

他在庭院中不斷踱步。

這兩個皇帝雖然在靖平之變的時候很蠢,但在金人那邊經歷了這麼多的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此時沒有站在高位上,很多事情總也該想明白了。

韓甫嶽將軍昨晚在宴席上的那一番話,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謝罪,可仔細品味的話,有哪句話是真的謝罪?

韓甫嶽將軍說的第一罪,是遷延日久、此時才能將二聖迎回。

這當然不算是什麼罪,畢竟金人的強大誰都知道。這兩位奇葩皇帝在位的時候連江山都差點丟了,現在韓甫嶽將軍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有如神助一般地幹掉了金人,這本身已經是千古流芳的偉業。

韓甫嶽將軍說的第二罪,是不能收復燕雲、直搗黃龍、殺盡金人。

這當然更算不上什麼罪,還是那句話,金人的強大人盡皆知。齊朝立國百餘年,連太祖太宗都沒能收復燕雲,難道指望他們這些不肖子孫?

而這第三罪,就有意思了。

之前所有人都非常默契地沒有提昭義軍的問題。

事實上,昭義軍此時聽封不聽調,打下來的土地根本沒有歸還齊朝,而是自己治理了。整支軍隊的兵源、財源、後勤輜重等等,已經完全跟齊朝切割。

可以說,昭義軍此時就是盤踞在齊朝北方的一個割據政權,與齊、金兩國分庭抗禮。

距離謀反,也就是一句話的事。

二聖再怎麼沒情商,此時寄人籬下,也不敢捅破這層窗戶紙。

但韓甫嶽將軍卻主動提起了這個事情,說自己的第三罪,是“不受朝廷節制、私自抗金、迎回二聖”。

以為臣之道來看,這確實是一種僭越。畢竟做臣子的,怎麼能替皇帝做決定呢?

換齊惠宗、齊英宗在位,對這種行為也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但是,齊惠宗、齊英宗在階下囚的角度來看這個事情,立刻性質就不一樣了。

韓甫嶽將軍為什麼不受朝廷節制?還不是因為他在前方一個勁地打出大捷,而齊高宗卻要讓他退兵、屈膝求和嗎?

而韓甫嶽將軍的決定是,繼續抗金、迎回二聖。

於家國天下、黎民百姓而言,朝廷不抗金,韓將軍自己抗金,這是站住了大義;於忠君愛國、報效朝廷而言,齊高宗不要先皇、不要自己的父兄,韓將軍卻沒有忘記,這是站住了忠孝的道德制高點。

從這一點來看,韓甫嶽將軍這不叫謀反,這叫被狗皇帝逼得沒辦法了,為了天下,只能自己親自動手把不屬於自己的任務也給辦了。

所以,這三點表面上是在謝罪,實際上是某種免責宣告。

我盡力了!但是有人拖後腿啊!

誰拖後腿?

廢話,當然是齊高宗和秦會之了!

齊惠宗已經年邁,身體每況愈下,就算回去好生調養,估計也活不過一年半載。所以齊惠宗唯一的想法,就只有頤養天年。

至於這“父辭子笑”的父子關係,他就算心中有所不滿,也不可能再去計較了。

但齊英宗還年輕,他還有很多年可以活。

韓將軍的這番話,直接就將他與齊高宗的矛盾給擺到了明面上。

齊英宗此時的心態,確實是只要回到齊朝就行,不奢望繼續當皇帝。

但問題是,他與齊高宗這個九弟之間,可是有猜疑鏈的。

你說你不想當皇帝,齊高宗信嗎?

齊高宗寧可在韓將軍不斷大捷的情況下罷兵不打了,寧可將整個齊朝淮河以北的疆域全都割讓給金國,也不想迎回自己的父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