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玄幻魔法>聆人邪> 第十三章:傳藝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三章:傳藝

翌日清早,除了留守家裡的杜青雲外,其餘四位師兄就帶著楊起前往煉氣場。那裡置有上品靈陣,聚合真氣,於修行大有裨益,拙峰幾名弟子每日都會前往那裡認真練習,無論心法神通,尋常招式,都如魚得水。

幾位師兄御劍飛行,楊起則是騎著仙鶴,五人直接朝著煉氣場的方向徐徐前行。幾位師兄都是山河境界的強者,而楊起的仙鶴同是不凡,雖然十里迢迢,但很快就行至那裡。蘇里石向楊起說道:“小師弟,今日就先傳你一些基礎法門,待到你打好基礎,我自當會正式傳以神通。”

楊起躬身施禮,真誠說道:“有勞四師兄了!”

蘇里石微微一笑,說道:“我們現在便開始罷!”

接下來蘇裡石就向楊起說到了許多基礎知識,但這些昨夜楊起早就已經從煉氣真訣上面瞧到,現在再回憶一遍,更是清楚明白。當然,其中亦有不少來自於蘇里石的獨到見解,尤是讓楊起暗暗吃驚。將大致的基礎知識跟楊起簡單陳述,而又開始分析講解各個部分,令楊起豁然開朗。

楊起心裡暗暗說道:“‘吐出濁氣,納入靈體,化為己用,以氣化鼎’這句話的意思是指煉造氣鼎共有三個階段:吐氣,納氣,化氣。只有將這三個階段週而復始的進行,經過數個月的時間磨練,方能有了一絲成鼎的機會。”

蘇里石說道:“吐氣,納氣,化氣,三個階段都有法門,我現在就傳你有關口訣,只要好好修行,再有我的親自指點,三個月內,就能煉造一元氣鼎。記得當初我煉造氣鼎的時候,可是足足花費兩個月的時間。你要記住,不可急於求成,否則著了魔道,到時候只會是自毀前程罷了。”

楊起點了點頭,說道:“謹記師兄教誨,我定當好好研習,不辜負師兄的一片好意。只是我天資愚鈍,又不知要花費多少時日才能煉造出氣鼎。”說完這句,不禁苦苦一笑。

蘇里石正色說道:“小師弟,你可萬萬不要心灰意冷,甚麼天賦異稟的東西,在氣鼎山河兩個階段,固然是至關重要。但師孃曾經提及,但凡臻至古道境界,天賦資質這玩意兒可就沒那麼有用了。當年天朝的霍子夫天資愚鈍,終究還是寫出《道經》這等曠世秘笈,平潘王大亂,名揚天下。”

楊起聞言,目光一亮,立刻信心滿滿,說道:“師兄說得在理,當年的霍子夫同樣是以文弱書生的身份名揚天下,在萬卷書海里悟出《道經》秘笈。我現在能在大名鼎鼎的國教學習,勝過萬卷書海,又有甚麼可心灰意冷的呢!”

蘇里石從儲物袋裡拿出一部心法,上面記載的是有關氣鼎初始的三個階段內容,各個步驟都有相當詳細的講解,甚至還有當代高人的親筆註釋,對楊起而言當真是無價的寶物。楊起翻閱,先是查閱吐氣階段,目光落在書頁,只見上面介紹著怎樣才是正宗的吐氣法門。

“背灼天光,面朝山川,五內俱動,玄門三刻,濁氣外洩,腹空無靈。”楊起立刻按照上面說的方法開始吐氣,而這句話的關鍵就是“玄門三刻”四字,意思是讓他吐氣時長三刻,期間不能納氣,這等要求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

蘇里石在旁說道:“玄門三刻,是吐氣階段最高的要求,但同樣的,只要你能如數堅持下來,就說明這個階段你已經完全掌握了。當年,我開始吐氣的時候,大致花費半個月的時間,你今日初始修行,就算不能有何進展,那都是在情理之中的。”

楊起點了點頭,而後就立地打坐,背灼天光,面朝山川,接著感應五內動靜,吐出一口濁氣。往復幾個回合,楊起始終無法堅持至二十息,何況三刻。但堅持整整一天的修行,楊起吐氣的時間愈來愈長,顯然是有了進展。

蘇里石說道:“你現在要做的就是儘快完成氣鼎初始三個階段,只有當你臻至一元氣鼎境界,我才能傳你本門的基本道藝。其實你要修習吐氣,並非只是在這裡打坐,宗門給你安排的務活,同樣對你大有裨益。吐氣的時間長短是跟你的身體有著很大的干係,倘若你的體魄強悍,吐氣的時間自然就愈長。還有青松樹林,若是你能吃苦耐勞,可以提著斧子去那裡伐樹,對你有著相當好處。”

楊起深以為然,曾經村子裡有許多體魄強悍的獵戶屠夫,據說他們休息的時候,吐納時隔極長,有的甚至達到了數十息的程度。雖然那個程度在這些仙人面前不算甚麼,但於凡夫俗子而言,那是相當厲害的了。

楊起忽然問道:“四師兄,你是甚麼境界?其餘幾位師兄他們又是甚麼境界?”楊起有意瞭解後面的境界究竟是何意義,說不定能對他現在的吐氣修行有非常大的裨益。

蘇里石並不隱瞞,如實說道:“我是山河上清上境的道行,大師兄是山河太清上境,二師兄是山河太清中境,三師兄是山河太清下境,老五入門尚短,是山河玉清上境。你別瞧跟我們有些差距,你要明白,我們在宗門學藝已經好幾年,大師兄尤甚十年,方才能有現在的境界。”

楊起暗暗驚道:“師兄們能在短短十年裡面,就已經臻至如此境界,當真是天縱奇才。昨夜我在煉氣真訣上面瞧見,多數修士,倘若想要臻至山河境界,至少需要二三十年,甚至究其一生都不能達到。”而又不動聲色的問道:“師尊,又是甚麼境界?”

蘇里石輕輕搖頭,說道:“師尊高深莫測,為人處世向來謙遜,莫說是我們幾個小輩,就是其他三脈的首座,都不能知道他的真正道行。放眼整個國教,除了師尊本身,怕是隻有聖尊、北冥大師、玲瓏大師等三人方能瞭解箇中。”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