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琰兄,正所謂兵不在多而在於精,我這次率軍去雍州,目的與恩師諸葛孔明北伐有本質的不同。”
“有何不同?”蔣琬追問道。
“恩師諸葛孔明目的是北伐中原,收復漢室江山;而我的目的是支援迷當大王反魏,收復這一支羌人部落,增添我大漢實力。所以我此行,其實算不得北伐。”
劉禪聽姜維說此行的目的並非北伐,終於稍微心安了一些,便對伯約說道:“大哥你想好了只要一萬兵馬?”
“是的,只要一萬!”姜維鄭重地點了點頭。
“既然如此,那我大漢境內的所有精兵,任你挑選!”劉禪豪氣地說道。
姜維想了想道:“那我可就不客氣了!”
劉禪笑道:“就怕大哥你跟我客氣。”
姜維便把他看中的部隊一一說了出來:
“陛下,我只要一萬人,這其中包含了我南征時陛下給我的三千御林軍,仍由梁緒統帥;此外花鬘帶到成都的兩千南蠻兵,都是十里挑一的精銳,我也要了。”
姜維頓了頓,接著說道:“關銀屏麾下有三千東吳兵,這三千人留給別的將領帶我還不放心,不如也交給我。”
最後,姜維面帶狡黠地對劉禪說道:“阿斗,最後還有兩千的兵額,我可要獅子大開口了哦!”
劉禪笑了笑:“大膽的開口,大哥的請求,我一定答應。”
“好吧,我要帶走兩千白耳軍!由傅僉統率。”姜維一點沒跟劉禪客氣。
蔣琬一聽姜維要帶走兩千白耳軍,頓時臉色一變。
白耳軍,可是蜀漢最精銳的部隊,這支部隊最早建立於徐州,乃是當年劉備在徐州陶謙麾下時,建立的部隊,這支部隊的主要兵源乃是大漢赫赫有名的丹陽兵。
自徐州起,白耳軍便一直跟隨劉備轉戰各地,由在劉備陣營中與趙雲齊名的陳到統率,以裝備精良,忠勇無畏著稱。
因為白耳軍全身著鐵甲,持長槍鐵盾,頭盔上有白色的鳥羽獸毛作為標誌,故名“白毦軍”,也稱白耳軍。
白耳軍曾多次挽救劉備於危難之時,跟隨劉備一路從徐州到荊州再到入蜀,直到劉備稱帝,成為御林軍的一支。
然而如今的白耳軍,早已不再是以丹陽兵為核心了,因為原有的丹陽兵大多早已戰死或者退役,即便如此,軍中仍有不少骨幹是最初那一批丹陽兵。
之後補充進來計程車兵,也都是從各軍中遴選的精兵,無論裝備水平還是戰鬥素養,在蜀漢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蜀漢國力弱小,無法裝備太多的甲士,即便是白耳軍,也無法做到人人著全身鐵甲,但因為白耳軍的戰鬥方式乃是類似秦軍的長槍方陣,所以鐵質胸甲加鐵質頭盔,還是可以做到的。
白耳軍兵額只有兩千,姜維竟然一口氣把兩千白耳軍全部都要走,不由得令蔣琬倒吸了一口涼氣。
“伯約,此事不妥,即便是故丞相諸葛孔明北伐,也從未要過白耳軍,這可是拱衛皇宮的精銳啊!”
姜維反駁道:“如此精銳,不放在邊關征戰沙場,卻要留在成都守衛皇宮,太久沒有聞到鮮血的氣味,終日困頓於安寧之中,即便是白耳軍也會墮落的。”
“白耳軍以鷹羽為飾,當有雄鷹之志!是雄鷹,註定該翱翔九天之上!雄鷹震翅凌空飛,天高海闊任翱翔,這才是正途!豈能困於皇城,碌碌老去?”
聽到姜維的一番話,劉禪頓覺熱血上湧,於是拍案而起,大聲說道:
“大哥說得對!雄鷹註定該翱翔九天之上!大哥要白耳軍,我便全部給你。此外漢中有八萬駐軍,如有需要,大哥可隨時呼叫。”
最後,劉禪不無激動地說道:“此番北上,大哥仍以代天子巡雍涼的名義北上,願大哥能夠率領雄師,在雍涼建功立業,為我大漢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