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起兵一事事關重大,姜維絲毫不敢耽擱,簡單收拾衣冠,便急匆匆地趕往皇宮。
抵達皇宮不久,蔣琬也趕來了皇宮。
劉禪便在偏殿接見了兩人。
見到劉禪和蔣琬,姜維趕緊把馬岱提供的情報給劉禪彙報了。
劉禪圓嘟嘟的臉蛋泛起了一絲得意:“羌族人心思漢,欲歸附大漢,孤以為這是件極好的事情啊!”
蔣琬說道:“人心思漢的確是好事,然而我大漢距離上次北伐不到一年,如今蜀中仍是疲憊,國庫也極為空虛,倘若此時大軍北伐,難度不小。”
姜維也皺了皺眉頭,他心知蔣琬所言非虛。
自己南征交趾,基本上沒有怎麼消耗蜀漢的國庫,但倘若現在北伐,就不得不靠國庫支撐了。
不過在姜維看來,羌人反魏,這件事於蜀漢而言利大於弊,無論如何都是要鼎力支援的。
只可惜蜀漢的國力又決定了,蜀漢此時無法大規模地調動軍隊,在雍涼和曹魏打大規模的會戰。
也就是說,蜀漢當下要守住現有北方戰線還勉強可以,但論及北伐,則心有餘而力不足。
於是姜維說道:“阿斗、公琰,我大漢如今尚需休養生息,無法派出大軍入雍涼北伐,然而羌人反魏歸漢,乃是天賜良機,戰機不可失,我提議,出兵一萬接應迷當大王。”
“出兵一萬?!”蔣琬有些驚訝。急忙說道:
“伯約,曹魏在雍涼屯有重兵,故丞相諸葛孔明每次北伐都是興兵十萬之眾,尚難取全功,出兵一萬,怕是太少了些吧!”
劉禪也說道:“大哥,出兵一萬的確太少了,就算蜀國無法支撐十萬大軍北伐,至少也要出兵五萬,方有取勝的可能性啊!”
姜維卻說道:“阿斗,五萬大軍,倘若在雍州一打就是一年,國庫撐得起麼?軍糧撐得起麼?大漢現在的國力還撐不起北伐,至少需要三年的休養生息。”
蔣琬點了點頭,他心中清楚,防守戰和攻擊戰完全是兩回事兒,譬如守漢中,因為有漢中的屯墾,軍糧不必長途運輸,所以打起仗來守幾年都沒問題。
但是進攻戰就不一樣了,因為運輸能力有限,運輸的糧食會在運輸途中消耗巨大,倘若孤軍深入,被斷了軍糧,很容易陷入絕境。
南中之戰時,姜維一直最擔心的就是糧食問題,好在東吳在交州駐軍不多,但屯糧卻是不少,順利的化解了糧食問題。
倘若全部是靠從蜀漢調糧,交州肯定是極難打下來的。
姜維便嘆道:“只可惜當年恩師諸葛孔明的木牛流馬失傳了,否則後勤也不至於如此狼狽!”
劉禪好奇地問道:“諸葛丞相沒有把木牛流馬之術傳給你麼?”
姜維無奈地搖了搖頭道:“丞相所傳,皆為行軍戰陣之法,並未傳我木牛流馬之法,而且我還懷疑,木牛流馬並非恩師諸葛孔明所制,而是師母黃月英的傑作。”
劉禪點了點頭,覺得姜維說得有道理,平日裡與諸葛亮相處,的確從未見他擺弄過木工之術,怎麼會突然製造出木牛流馬來。
蔣琬便問道:“不知道黃月英有沒有將這等神物的製作方法傳下來?”
姜維想了想諸葛果和諸葛瞻兩姐弟,一個醉心於經商,一個沉迷於奇門遁甲,似乎都不怎麼對木工感興趣,諸葛瞻還稍好點,但似乎也沒聽過他會製作木牛流馬這等神物啊!
於是嘆息說道:“應該是沒有傳下來,可惜啊!”
蔣琬見眼下的確沒有辦法發動北伐,然而作為同朝為臣的朋友之誼,他又萬分地擔心姜維孤軍北上,覺得這樣做過於冒險。
於是對姜維說道:“伯約,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不可操之過急,畢竟信中所言,迷當大王是準備五月舉事,還有近兩月的時間可以籌劃。”
姜維卻說道:“公琰兄,此事拖不得,畢竟是在曹魏的眼皮子底下起事,曹魏在雍涼遍佈耳目,一旦事洩,可就不好收場了!”
“可是一萬兵馬太冒險了!”蔣琬仍然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