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辦法?”
“兩封信足矣。”
“嗯?”
“一封去宜城,一封去梁縣。”
許褚當即與曹操細細分說,曹操聽後,撫掌大笑道:“好計策!”
......
......
宜城,劉表住所。
當張允帶回來許褚的信時,劉表正與蒯越、蒯良、蔡瑁三人談論荊州時局。因與許褚、曹操結盟的事情關係體大,張允到達宜城後,劉表暫停了會議,馬上召見了張允。
從張允處得知許褚跟曹操的態度後,劉表大喜過望,與眾人說道:“我的大事有著落了。”看過許褚的信後,劉表更是驚奇道:“我聞許仲康乃‘豫州猛虎’,但看其信,卻不失為智計出眾之人,奇哉怪哉。”
他將信傳閱下去,眾人看過後,亦是驚奇非常。
原來在信中,許褚先說了他跟曹操願意幫助劉表,而且也有把握讓袁術在短期內無心掣肘除南陽郡以外的荊州六郡,但是因為曹操的潁川郡跟許褚的廬江郡都是跟荊州接壤的,在劉表得到荊州後,必須在接下來的戰事中幫助許褚、曹操。
之後,便是許褚向劉表提的建議。
宗黨方面,許褚說宗黨首領多為殘暴貪婪之人,他們的部下實際上與他們是離心離德的,素聞蒯良、蒯越在州中頗有人望,可讓他們引誘宗黨首領前來會面,這些人定不會起疑心,到時候就可以將他們處死,然後依靠蔡氏、蒯氏的人馬奇襲各地,從容收編這些人的部下。如此一來,內患盡除。
袁術方面,許褚建議劉表將州治所從昌邑移到襄陽,在襄陽佈置重兵,就可以很好的守住北面,再在江陵佈置一支兵馬,讓心腹重將把守,南面也就可以守住了。如此一來,外憂也就不堪一慮了。
......,劉表嘆道:“異度,所謂英雄所見略同,應該就是這樣了吧。”
蒯越,字異度。
就在剛剛,他就跟劉表獻了一計,計謀所言,和許褚一般無二。
蒯越亦是難以置信地說道:“我久居南郡,所以能出此計不足為奇,然許侯遠在潁川,卻也能因地制宜,端得讓人五體投地。”
蔡瑁聞言,面有得色,聯合許褚、曹操的計謀正是他提出的,現在看來不但此計得售,許褚還給劉表出了計策,可謂是意外之喜,他自是非常高興。高興之餘,對許褚信中提到的據守襄陽、江陵兩地,蔡瑁深以為然地說道:“方伯,襄陽、江陵兩地,確為南郡之南北重鎮,瑁以為,待宗賊伏法後,當分派重兵駐守。”
劉表頷首道:“德珪所言甚善,既如此,異度,就請你辛苦一趟了。還有德珪、子柔,即將用兵,也請你們速速返鄉,糾集人手,以待不時之需。”
說完,劉表離席朝三人深深行禮,“拜託諸位了。”
......
......
劉表那邊派蒯越引誘宗黨首領,派蔡瑁、蒯良在中廬、襄陽兩地募兵,佈置得當之後,第一時間又讓張允帶著回信趕到陽翟面見許褚、曹操。
在太守府見過張允後,許褚當即返回軍營,召眾文武議事。
“主公寫給孫將軍的信,魯陽那邊也傳來訊息,據說孫將軍與袁公路在堂上為了討董還是討劉一事互相爭執,最終不歡而散。”郭嘉微笑道。
許褚寫給孫堅的信,正是此次應對荊州局勢的點睛之筆,因為他知道孫堅是一心一意要討董,從而為自己求得天下名望的,而袁術則是卯足了勁要拿下荊州,為自己將來爭霸天下做準備。他們兩個有著根本性的矛盾,只是在平時,兩人互相利用,並不顯現出來,而經過許褚寫信點撥,將荊州的情況一五一十的分析給孫堅看,孫堅這頭老虎就急了。
袁術打下荊州,肯定要動大兵,那麼輸送給梁縣的糧草就得暫停了,這樣一來,在明知道董軍士氣逐漸降低的情況下,孫堅肯定不答應。再者說了,袁術拿下荊州與他孫堅有什麼好處,荊州刺史只能是他袁術自己來當,他孫堅難不成還回到長沙郡,繼續呆在袁術麾下充當其爪牙?
權衡利弊之下,孫堅得信的當夜就騎馬去到魯陽求見袁術。
孫堅一回魯陽,許褚就知道袁術肯定暫時放不開手腳對付劉表了。孫堅的驍勇,堪稱當世虎將,袁術本來計劃讓孫堅做攻打南郡的主力,現下孫堅擺明了要繼續討董,那他這仗就不好打了,畢竟劉表現在得到了蔡瑁等人的支援,完全可以固守襄陽,讓他難以南下。
許褚聽了郭嘉的話,亦是笑道:“今荊州二虎相爭,於我等討董,也是件好事。”
辛毗不解其意,問道:“君侯此話怎講?”
“佐治,我且問你,試想你若董軍中人,在聞聽到劉景升在宜城大動干戈,要與袁術爭奪荊州的時候,你會怎麼去想?”
辛毗拍手道:“我定然會想:袁術這一路兵馬,從此就不需要再多加考慮了!”
戲忠插嘴道:“是啊,先是酸棗一路兵馬星散,再是荊州二虎相爭,討董數路諸侯,已然是折了大半,所存者唯我等與河內爾,而河內的袁車騎,嘿嘿,怕是亦不會再興兵擊董。董軍本就厭戰思歸已久,今又壓力驟減,依我看.......”掃視眾人,隨後續道:“主公、諸位,出兵復洛之日,為時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