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看過孔伷的信,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在他認為,擊董,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所以一直以來,他都給孫堅提供兵糧,讓孫堅北上擊董,自己則是待在魯陽。
孔伷現下要走,到時候潁川就只剩下許褚跟曹操兩人的兵馬,要北上擊董,那麼潁川的防務就會出現問題,屆時難免會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這樣一來,許、曹兩人的損失就必定大了去。此消彼長,日後爭奪荊豫之地時,他受到的阻力就會少一些。
自以為得計的袁術捏著鬍鬚,命人把孔伷的信傳閱下去,隨後說道:“諸位且看,如今正是我等坐收漁翁之利的大好時機,傳我令,無我的許可,任何人不得妄自出兵!”說完,冷冷打量了眼華歆,鼻子裡哼出一氣,拂袖而去。
......
離孔伷定下的撤軍之日還有一天的時候,曹操終於帶著新募的軍隊抵達陽翟了。
去時形單影隻,回時甲士雲集,意氣風發的曹操,回到陽翟時的第一件事,就是詢問他離郡後潁川的情形。
得知許褚也分派人手去各地募兵並有所斬獲後,曹操對於再次討董充滿了信心。
當然,郡中發生的幾個小插曲,他也從曹仁等人口中得知了。
首先便是孔伷那邊定在明日離郡返回州府。
豫州軍目前的狀況,可以說是亂成了一鍋粥,有想留在潁川繼續擊董的,也有想立刻返回自己駐地的,不一而足。對此曹操早有預料,亦不足為奇。
然後就是許褚延攬到了名醫華佗的弟子樊阿,帶著樊阿去了趟潁陰縣,探望了荀緄,隨後建立了醫療隊的事情。
那個醫療隊,曹操並不怎麼重視,只覺得是年齒尚輕的許褚突發奇想罷了。可對於自己因為去了揚州而沒能及時探望荀緄一事,曹操頗覺遺憾。荀氏一族人才濟濟,堪稱天下名族,可他卻在機緣巧合下錯過了這個拉攏荀氏的大好機會,懊惱之餘,遺憾更甚。
曹操忽問曹仁道:“二龍先生病重,不知荀彧、荀諶是否現在家中?”
曹仁對此有所耳聞,答道:“我人聽說兩人都從河內馳返家中,荀諶待了幾天後就又回去了,荀彧似乎留在了潁陰縣。”
曹操的臉頓時黑了下來,荀彧在袁紹那裡不得志,以曹操的耳目、交際自是早早就聽到了風聲。不說荀彧近期內會不會出仕,離開袁紹幾乎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對這樣一個年紀輕輕就被稱作‘王佐之才’的俊傑,曹操當然很有想法。只是他沒有想到,許褚竟先下手為強,帶上個名醫去了趟高陽裡,這樣看來,荀彧內心的天平一開始就向許褚傾斜了。
昔日在洛陽的時候,荀彧與曹操脾氣相投,關係不錯,但那個時候,朝局動盪不安,他們兩個之間的交流僅限於對時局、對大勢,而且曹操那個時候大半的心思都放在幫助袁紹剪除宦官上,荀彧的心思大半都放在幫助荀爽謀劃上,是以兩人也只是關係不錯,沒有到推心置腹的地步。雖是如此,以曹操的智慧,自也看得到荀彧的志向在哪,不僅是荀彧,洛陽城中的那些有志之士如鍾繇、荀攸、鄭泰等等,他們的志向都是一樣的——匡扶大漢。
曹操之所以如此重視討董,很大程度就是因為他看到了這些‘名士’的心之所向,故而堅定地認為只要他在討董時奮勇作戰,就能贏得他們的尊重,乃至傾心相投。
事已至此,曹操是個豁達的人,也就不多想了。目下最要緊的,一個是將新募計程車卒儘快操練起來,還有一個,便是得儘快去尋許褚,商量出一個應對孔伷離郡的章程來。
曹操還沒動身,許褚跟鮑信就聯袂來找他了。
曹操親自到轅門外將許褚、鮑信迎入軍營,帳中坐定後,曹操笑道:“仲康、允誠,此次我南下揚州收穫頗豐,又聞仲康遣人到各地募兵,有所斬獲,不想允誠也來了!我等三人齊心合力,當可立不世之功!”
許褚笑道:“孟德兄豪氣不減,難能可貴。不過此次來尋兄,不是為了商討這些的,而是別有要事相商。”
曹操點頭,猜道:“可是為了孔豫州的事?”
卻見許褚搖搖頭,說道:“孔豫州想要東歸州府,由他去就是了,不值得一談。”
曹操疑惑之,又聽鮑信說道:“沒錯。孟德,豫州軍中敢戰的將校早就想棄暗投明,與我等一同逆擊董賊,孔豫州能帶走的,不過是那些怯戰之輩,不足一談耳。”
曹操因問道:“那你們是來......?”
許褚說道:“是為孟德兄的潁川太守一職而來。”
“嗯?”曹操驚疑不定。
許褚繼續道:“董賊的分擊二袁的謀劃,因為孫文臺的勇猛知兵與白波軍的脅其後路沒有得手,故而我認為,董賊此時騎虎難下,退也不是,不退也不是,由是孟德兄應當利用現狀的機會,為自己將來的治郡謀得民心。實不相瞞,我已經派姚叔義返回廬江了。”
曹操沸然不悅,說道:“正如你說的,董賊騎虎難下,而我等兵精糧足,為何不趁此機會聯合孫討逆,出兵北上擊董呢?”
許褚道:“孟德兄,你是不是忘了酸棗諸公將散的事?”
“管他散不散!便是酸棗諸公星散歸郡,無人再敢出兵,只剩我等一路,這討董我亦是要打到底的!仲康、允誠,難道你們認為,現在是談論治理郡縣的時候?”
許褚苦笑道:“沒說不打,孟德兄,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再者,如今當還非是擊董的最好時機。”頓了頓,指著鮑信說道:“便說允誠,親率大軍於滎陽死戰徐榮,其弟慘死在徐榮槍下,試問孟德,他可會放棄擊董?若是不會,緣何會與我一同來與你商議治郡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