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霍先生說的也沒有錯。
沒辦法,陳年只好繼續回廚房裡開始準備晚上的晚餐。
選單上,除了被選出來的那十道菜以及類似大米飯、意麵、通心粉、蔥油麵之類的主食之外都被換過了一輪,所以陳年發現這幾天點新菜的人變得特別多。
那幾道新菜的出餐數量,遠遠高於留下來的那十道菜。
而且陳年發現一些聽起來名字好聽的才更容易被點。
大概是先前的美食評比喚起了客人們的好奇心理,他們現在除了追求美食之外,還想要去體驗那些新菜。
所以松鼠桂魚桂魚和文思豆腐點的人反倒沒有那麼多了。
不過陳年對此也早有準備,在先前備菜的時候就沒有準備太多。
而且如果到了最後準備的食材沒有吃完,陳年也會做好了讓服務員拿到下面去,給那些輪機部的兄弟們改善一下伙食。
畢竟員工餐哪裡比得上正式售賣的正餐?
當然了,廚房裡的員工們除外。
就這樣,陳年每天又開始過上了重複的生活,
工作、休息和託尼歐學義大利語,探討西餐和中餐在一些做法上的區別,以及去找小黃薅羊毛。
而小黃每次也都是那個樣子。
陳年才不管對方背後會怎麼說,自己反正自己能把手藝學到就夠了。
於是就在從雅加達到悉尼的航線之中,陳年又從小黃那裡學到了。醉排骨、紅糟魚、太極芋泥的做法。
這讓陳年感到十分滿意。
“這小黃果然是個寶藏啊,雖然做菜的水平一般,天賦有限,基本功稍微差了點意思,但理論知識還是相當硬的。
根據他說的那些做法做出來的菜幾次之後基本都能到百分之一百,這就說明小黃沒有藏私,看來以後還得在小黃身上深耕一下,探索探索。”
一轉眼半個月的時間過去,所有廚師們都卯足了勁拿出自己的招牌菜來討好顧客。
以至於這次在投票的時候居然有三名藍領廚師上了榜。
當然,其中還是包括陳年和旁邊的馬丁大叔。
但陳年這一次上榜的就只剩下一道揚州炒飯例,其他的菜則是都被別人比了下去。
陳年猜測可能是客人吃膩了。
松鼠桂魚排在第十三。
文思豆腐排在第二十五。
蟹粉獅子頭排在二十七。
水晶餚肉排在第四十九。
小黃相比於之前也有所進步,排名最高的一道菜也排到了第二十名。
但很可惜,第二十名終究還是沒辦法將自己做的菜保留下來。
而且這一次,霍先生要求他們當天就得把要重新更換的菜的選單提交上去,因為這一次船將會在悉尼停靠五天的時間。
在靠岸之前陳年還了解了一下澳大利亞到現在正式建立也不過才11年的時間,而且由於先前被殖民很久的緣故,現在這是一個由移民構成的主權國家。
原住民少的可憐,而且還被排擠的完全沒有人權。
陳年對於這裡也沒有什麼好感,唯一感興趣的大概就是這邊的袋鼠和考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