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1章 回鍋肉 (1 / 2)

當天晚上陳年就開始研究新菜。

看了看廚房裡面還有的食材。

一些豬五花肉,一些小蔥,一棵青椒、還有一些蒜苗。

能做什麼呢?

陳年在腦海中飛快的搜尋著適合自己在現有條件下做的菜。

很快,陳年把目標鎖定在一個一道菜上。

這道菜同樣是四川十大經典名菜之一。

甚至下飯程度絲毫不比麻婆豆腐和紅燒肉差。

關於這道菜,陳年還記得小時候老陳做過,別的沒記住,但是陳年記得老陳當初說過這道菜一定要選坐墩兒肉。

當時年紀尚淺的小學生陳年還傻乎乎的問坐墩兒肉啥子。

“就是二刀肉。”

“那啥是二刀肉?”

老陳回答說:“就是屁股的肉,我跟你說,瘦中帶著肥,那吃起來才香!”

當時的陳年沒有聽到後半句,只是聽到屁股上的肉就開始驚恐了起來,心想著老陳經常打自己的屁股是不是在看看這塊肉長好了沒?

而且帶著自己去洗澡......那豈不是就洗菜?

以至於陳年做了好幾天的噩夢。

但後來剛好過到了六一兒童節,老陳抽空帶著陳年出去玩了一圈,陳年就把這些都忘了。

不過現在自己手邊並沒有後臀肉,但五花肉應該也是可以的吧。

回鍋肉顧名思義講究的就是一個回鍋。

扶霞在《川菜》裡面說過:回鍋肉之所以叫回鍋肉,是因為要先在鍋裡煮,再放回鍋裡去炒,在熱油之中,薄薄的肉片捲曲起來,被廚師們成為“燈盞窩形”,就像是舊時中國那種裝上有用來做燈的小碟子,主料是一塊二刀肉,也就是去掉豬尾巴之後,把第一刀下去肥的去掉之後的第二刀,基本是半分半熟或者是肥四瘦六。

片要切的方方正正,煮過之後有時候會被放在祭祖的供桌上,放一會再拿回來作他用。

這也是傳說中回鍋有的由來。

看了一遍做法,自己在腦海當中過了一遍之後,陳年就開始嘗試製作。

畢竟一個人,所以陳年也就有些放飛自我,一邊做菜,一邊給自己解說。

“一塊完整的豬五花,首先和紅燒肉的第一步一樣,還是先在鍋燒燙之後把豬皮放在鍋裡面進行烙制。”

“這一步的主要作用就是去除豬肉的汗腺味,而且這樣處理過的豬皮更香。”

陳年一邊把帶著紋身的社會佩奇五花肉放在上面開始烙制。

滋啦滋啦的聲音響起,漸漸的從鍋內開始冒出一縷縷的青煙。

看著時間差不多了,陳年把豬肉拿起來,上面基本已經被烙的焦黃,還有許多地方也甚至已經開始碳化。

拿出來之後,用刀把上面碳化的地方刮掉,然後洗乾淨。

“冷水下鍋,讓血沫和雜質浮出水面!”

“熱水下鍋會讓肉裡面的蛋白質發生凝固現象,肉質也會變柴,而且還有一個壞處就是,這麼做的話到時候會讓外部早熟,而裡面還是夾生的,非常影響口感。”

現在陳年做這些動作已經很熟練了。

在鍋里加入黃酒、蔥、醬、幾顆花椒。

趁著這個時候,陳年開始準備其他食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