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老朱雖然不喜歡孫武這個人,但對於他的兵書,咱沒啥好說的。”
“一句話,就是好用。”
“而朱祁鎮這個蠢貨,竟然連這些道理都不懂,實在是如同一頭豬。”
“咱建立的三大營,就被這混賬給毀了!”
“咱實在是想不通,咱老朱怎麼會有這樣的蠢才子孫。”
朱元璋都快氣炸了。
大明三大營投入了他多少心血。
說沒就沒了。
明朝三大營又被稱為京師三營和御前三營。
主要包括有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
人數也並不是只有三個營的兵力,至大明正統十四年為止,總兵力已經達到了二十萬之眾。
三大營作為大明王朝拱衛京師的重要力量,在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初便設立了。
洪武十三年歸屬五城兵馬司指揮。
在明成祖朱棣遷都北平後,將三大營分設為御前三營和南京三大營,規制逐漸達到完善。
而三大營真正的春天,是明成祖朱棣時期。
永樂一朝,三大營作為朱棣的御前三營,幾次跟著朱棣御駕親征、深入漠北,與瓦剌、韃靼、兀良哈作戰多年。
有力的消滅了這些蒙古各部的有生力量,使其短時間內不敢有覬覦大明之心。
而在明成祖朱棣駕崩的一年後,他的“好聖孫”明宣宗朱瞻基繼位後。
在他的帶領下,御前三營不僅進行了調整與擴編還迎來了第二春,繼續在朱瞻基的帶領下與瓦剌作戰,併發揮著重要作用。
但隨著朱瞻基的突然離世,明英宗朱祁鎮的繼位初期,三大營雖然已經不再是永樂和宣德時期的三大營了。
明朝京師三大營之一,是明朝軍隊中專門使用火器作戰的精銳部隊,是世界上最早成建制裝備和使用火器的部隊。
神機營主要擔負著“內衛京師,外備征戰”的重任,主管操練火器及隨駕護衛馬隊官兵,是歸屬皇帝直接指揮的戰略機動部隊,裝備有火槍、火銃等熱兵器,後期又添置火繩槍等武器。
作戰時,主要負責保衛皇帝所在的中軍大營安全,執行對前線作戰部隊的火力支援和對敵軍火炮打擊等任務。
三千營明朝京師三大營之一。
最初以塞外招募的三千蒙古騎兵組成。
嘉靖年間蒙古騎兵發展到約七萬人後改名神樞營。
之所以叫三千營,是因為組建此營時,是以這三千蒙古騎兵為骨幹的,當然後來隨著部隊的發展,實際人數早已不止三千人,三千營與五軍營不同,它下屬全部都是騎兵,而這些騎兵都是對外招募的蒙古士兵。
明軍從始至終都沒有放棄過招募使用這些蒙古士兵來為其作戰。
這支騎兵部隊人數雖然不多,卻是明成祖朱棣手下戰鬥力最為強悍的騎兵力量,他們在戰爭中主要擔任突擊和打亂敵方陣營的角色。
五軍營是明朝京師三大營之一,主要由馬軍、步軍組成。
除了在京師常備守衛軍外,每年又從中都、山東、河南、大寧等各都司兵分別抽調十多萬人,輪番進入到京師換防操練,時刻保持著充沛的戰鬥力。
在之後的弘治朝、隆慶朝、嘉靖朝和萬曆初期張居正當政時,營務整飭,整頓軍備,使其京師三大營也幾次散發出短暫的一束光芒。
此後,由於朝政腐敗,將帥貪腐無能,吃空餉、士兵私人化的現象比比皆是,使得京師三大營的戰鬥力每況愈下。
到了崇禎十七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軍攻破居庸關,崇禎皇帝派出了自己京師三大營迎戰,本以為京軍乃是朝廷的精銳之師,精銳出動,肯定能打的農民軍丟盔棄甲,慘敗而歸。
但讓崇禎皇帝想都沒想到的是,京師三大營未經開戰,剛剛與農民軍接觸上,還沒開戰呢,便一觸即潰。
至此,大明王朝的滅亡已成定局,京師三大營也隨著明朝的滅亡而灰飛煙滅。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