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玄幻魔法>影片剪輯:開局盤點十大帝王> 第一百七十九章 孫子兵法的錯誤運用,明朝三大營的落寞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七十九章 孫子兵法的錯誤運用,明朝三大營的落寞 (2 / 3)

明軍應該按計劃原路返回,從大同經宣化,過土木堡,經懷來城,入長城的居庸關,這就回到北京,當年成祖朱棣出征塞外就是這個線路。

不知怎麼搞的,從大同出來,傳令皇帝要途經蔚州,軍隊就來了一個右轉彎,往南奔蔚縣去了。

可是剛走了四十多里,軍令又變了,要軍隊改向東行,往宣府方向走。

原來,問題出在王振身上,他想讓皇帝路過他的家鄉,也讓家鄉人看到他的地位和權勢。

可是走了一段路,他想到這幾十萬大軍,去他家鄉,他在老家田地眾多,萬一人馬踩踏他的田宅,那可就不好了。

他就又去改變皇帝的心意,皇帝對王振言聽計從,就發生了這樣的一日之內軍令多變的事情。

其實有人建議皇帝,此時明軍就奔蔚縣走,然後入長城紫荊關,就安全了。

而且也不繞路。

可是,年輕的皇帝可能覺得不按照成祖的勝利路線回京,那多沒面子啊。

還是命令明軍繞路回宣府,按原路回京。

軍國大事,就這麼折騰了幾天時間,前進速度緩慢,糧草也跟不上,士兵飢寒交迫,怨聲載道。

可是,瓦剌大汗也先可沒閒著,當他發現明軍兜了個大圈子,他可就有時間直接追擊到明軍了。

他帶著兵馬,馬不停蹄地去追殺過去。

明軍經過宣府,在土木堡,可是瓦剌也先的騎兵先頭部隊也追上了,明軍拼死抵抗,算是穩定了戰線。

這時有大臣趁天色上沒有黑,建議皇帝立即再走二十多里就可以入懷來城,王振不準,因為他有一千多車的財物沒到,沒經過勘查就決定土木堡的高地紮營等候。

還有大臣苦勸皇帝,敵酋大部隊還沒到達,皇帝立即輕車簡從,快速前往居庸關,以保萬全,王振還是不準。

在土木堡耗掉兩天,也先大軍到達,而土木堡紮營的地點,沒有水源。

挖地數丈不得水,全軍人馬飢渴了兩天,戰鬥力幾乎喪失。

也先大軍看到明軍人數上佔優勢,假意派使者談判講和,皇帝和王振竟然信以為真,命令移營取水。

結果全軍鬆懈,爭相去附近小河取水,也先一看明軍營寨混亂,發動攻擊,可憐明軍幾十萬人被分割數段,失去有效的指揮,一些將領和士兵逃散,部分將領只能各自為戰。

護衛將軍樊忠眼看明軍全軍覆沒,怒髮衝冠,大呼我為天下誅此賊,以錘擊殺王振,而皇帝只是瑟瑟發抖的坐在地上,束手待擒。

土木堡一戰,大明開國積攢了近百年的軍事家底打光了。

三大營全軍覆滅,隨皇帝出行的文武官員,勳貴武將大部分殉國,前文提到的張輔已經七十多歲了,護衛將軍樊忠都戰死疆場。

而且皇帝被敵國俘虜,造成一些系列的內部政治問題,勳貴武將階層從此幾乎再無實力可以影響朝局,無法平衡文官階層和宦官,皇帝只能更加依靠宦官奴才去平衡文官集團,這為後來的變亂埋下禍根。

這場慘敗的因素很多,主要原因就在於皇帝年少毫無治國經驗,加上宦官王振也是宵小之徒,善於專權斂財。

明朝前幾代皇帝文治武功,國家實力完全在瓦剌之上。

即使明朝實力強大,敵人也不一定望風而逃。

他們對自己的實力盲目樂觀,戰爭準備倉促,後勤補給根本沒有周密佈置,行軍時軍令朝令夕改如同兒戲,而對敵人的變化根本沒有詳盡的瞭解。

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明朝君臣對自己的優勢過分自信,對自己的劣勢根本就不瞭解,對敵人的變化也根本不瞭解,這是一場沒有勝算的戰爭。

知己知彼,是孫子兵法中貫穿始終的一條重要線索,也是孫子兵法的精華內容,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基本規律。

透過明英宗這個故事,也足以給軍事家們很多的啟示。

…………

大明皇宮。

看到這裡,朱元璋氣的快發瘋了。

這已經是第二次鞭屍了。

這讓他很沒面子。

“混賬!這個蠢貨!”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