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仇兼瓊一見楊釗身材魁梧,儀表堂堂,又伶牙俐齒,非常滿意,遂即任他為採訪支使,兩人關係密切,因為章仇兼瓊當時正慮李林甫專權,祿位難保,所以欲使楊釗進入朝廷,作一內援,此時楊玉環已封為貴妃,貴妃的三位同胞姐姐也日益受寵。】
【楊國忠是楊貴妃的同曾祖兄,楊玉環被冊立為貴妃後不久,楊國忠便完成“火箭式”升遷,成為朝廷重臣。】
【在宮內,楊國忠經常接近貴妃,小心翼翼地侍奉玄宗,投其所好;在朝廷,還千方百計巴結權臣。】
【唐玄宗對他在運算方面的精明十分賞識,不久,楊釗便擔任了監察御史,很快又遷升為度支員外郎,兼侍御史,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便身兼十幾個餘職,成為朝廷的重臣。】
【天寶九載,玄宗賜名“國忠”,以褒獎他的忠誠,天寶十一載,口腹蜜劍的李林甫一命嗚呼,楊國忠擔任右相,並身兼四十多餘職,達到人生的權力巔峰。】
【同時,楊國忠還認識了安祿山,並且後者還喚他為舅舅。】
【一個姓楊,一個姓安,是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但安祿山為何曾喚楊國忠為舅舅呢?】
【這是因為他們中間有一箇中介人,她便是唐玄宗的愛妃楊玉環。】
【楊玉環她年輕美麗,她沒有絲毫的抱負,說白了,便是唐玄宗養在深宮中的一個花瓶,她善妒喜歡被奉承,被吹捧。】
【而楊國忠與安祿山兩人,在這點上可謂不謀而合。】
【為了楊玉環能在唐玄宗李隆基面前說他們的好話,他們兩人想盡辦法來取悅楊玉環的喜奉承的性格,此二人藉助著與楊玉環攀親戚,獲取自己想要的權利,於是楊國忠認楊玉環為妹,安祿山認楊玉環母,這不,楊國忠便高了一輩,成了安祿山的舅舅。】
【而正是透過這層關係,還為了確保邊疆穩定,做個太平皇帝,唐玄宗一直對安祿山寵愛有加,屢次給他加官晉爵,不斷滿足他對錢糧兵馬的要求,把榮義郡主許配給他的大兒子。】
【在朝中,安祿山十分懼怕老謀深算的李林甫,卻瞧不起靠裙帶關係上位的楊國忠。】
【楊國忠接替宰相後,屢次上書說安祿山有謀反的野心和跡象,一心想借唐玄宗之手除掉安祿山。】
【可李隆基認為這就是將相之間的不和,不予理睬。】
【楊國忠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奏請讓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兼河西節度使,以便排斥和牽制安祿山,並把玄宗讓安祿山“加同平章事”的打算攪黃。】
【至此,安祿山與楊國忠之間的私人恩怨更加嚴重,矛盾一觸即發。】
【楊國忠任宰相期間,官吏貪瀆,政治腐敗,民怨沸騰,還兩次派兵攻打南詔,損兵折將,專權誤國,敗壞朝綱。】
【為了樹立威信,他還大肆製造冤案,排斥異己。】
【楊國忠奢侈無比,修煉了大量豪宅。】
【扶風發生雨災,楊國忠竟然隱瞞不報,郡守房琯將此事上報,楊國忠十分生氣,派人責罰房琯,此後再有沒有人敢上奏水旱災害,因此在楊國忠的治理下唐朝明面上歌舞昇平,十分繁華,實際上民困兵疲,危機重重。】
【此時的安祿山野心巨大,也想學前朝的王爺一樣謀反,過把皇帝癮,終於在楊國忠的步步相逼下發動了叛亂,他的藉口就是討伐奸賊楊國忠。】
【天寶十五載六月,叛軍攻陷潼關,長安危在旦夕,唐玄宗根據楊國忠的建議,決定逃往蜀都避難,途中,楊國忠被亂刀砍死。】
【一代奸臣,最終被叛軍所殺,也算是自食惡果。】
看到這裡,各個平行朝代的帝王終於明白。
有這麼一個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大奸臣把持朝政大權,大唐豈能不衰敗?